论南宋中后期游士阶层的崛起——游士的舆论力量与社会功用

发布时间:2018-03-29 17:35

  本文选题:南宋中后期 切入点:游士阶层崛起 出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北宋游士虽数量不小且引起了官方关注,但尚未形成一个足以影响其他社会阶层生活的新阶层。南宋孝宗以后,"什百为群"的游士,已然成为士大夫乃至朝廷官方的对立面,成为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科举等社会问题的参与者与评议者。当时游士们通过各种方式,特别是利用舆论手段,达到威慑朝廷、官员的目的,甚至能够动摇官方立场,影响官方决策,产生了其他非官员阶层从未发挥出的社会能量,在当时可谓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与社会力量,这无疑意味着游士阶层在南宋中后期的崛起。
[Abstract]:Although the number of visitor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s not small and has attracted official attention, it has not yet formed a new class that can affect the lives of other social strata. After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Shi Bai as a group" has become the antithesis of the literati, officials and even the government. He became a participant and commentator in political, military, economic, legal,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other social issues. At that time, visitors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deterring the court and officials by various means, especially public opinion, and could even shake the official posi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official decision has produced the social energy that other non-officials have never brought into play. At that time, it was a new political and social force, which undoubtedly meant the rise of the traveling clas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outhern So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唱和诗歌文化研究”(11BZW048)~~
【分类号】:K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费君清;南宋江湖诗人的谋生方式[J];文学遗产;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朱欢欢;;苏轼科技活动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李乾耀;;《论语》与《儕子》中的孔子——“为学”与“为道”的两种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6 胡f擅,

本文编号:1682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82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d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