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原州城建废争议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31 21:00

  本文选题:唐代 切入点:原州城 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摘要】:唐代的原州"通衢"关陇,与其西边的"七关"构筑成一个有效的军事防御系统。安史之乱后,原州城沦陷于吐蕃并遭到废弃。代宗、德宗、宪宗朝宰相元载、杨炎以及泾原节度使王潜数次提出重筑原州城的建议,但均因唐廷态度消极而最终未果。原州城的数次"建废"争议,实质上反映了唐廷在安史之乱以后奉行的保守性消极边疆防御策略,轻视城防、堡垒性作战等传统边防策略,以及"安内"优先于"攘外"的主导性战略思维。
[Abstract]:The ancient state of Tang Dynasty "Quzhou" Guan long, and its west "seven passes" to build an effective military defense system.After the Anshi Rebellion, the original city fell to Tubo and was abandoned.Dai, Dezong, and Heanzong were the prime ministers of Yuan-Zai, Yang Yan and Jing Yuan Chuan made Wang Qian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rebuild the original state city, but they all failed because of the negative attitude of Tang Dynasty.Several disputes over the "building and scrapping" of the original state and city reflect in essence the conservative and passive frontier defense strategy pursued by Tang Ting after the Anshi Rebellion, despising the traditional border defense strategies such as city defense, fortress warfare, and so on.And the dominant strategic thinking of "an Nai" takes precedence over "hustle and bustle".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姚有志;从古长城看中原王朝的防务特征[J];军事历史;1995年01期

2 吴毅;侧论元载[J];人文杂志;2002年03期

3 曾超;唐代防秋兵力考证[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冯广宏;;禹生西羌广柔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白茹冰;;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朱艳艳;慈波;;岑毓英奏折所反映的越南社会景象[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9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10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锋;唐代前期唐、蕃在西域的争夺与唐安西四镇的弃置[J];敦煌学辑刊;1985年01期

2 方胜;;唐代公主“愁嫁”现象及其原因[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年11期

3 牛姗姗;;唐前期兵制情况对维护边疆稳定的作用[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10期

4 申忠玲;;唐代朝集制度的废止及其原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汪永臻;;再论唐代前期西北地区的均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刘振宇;;唐代前期民族法制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邵侃;商兆奎;;唐代的灾荒与人口流迁[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徐珊珊;;唐代考课制度浅析——从唐代考使的角度透析考课制度的演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9 陆庆夫;也谈《哥舒歌》中的临洮[J];甘肃社会科学;1984年01期

10 钊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J];求索;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念海;;论唐代前期陇右道的东部地区[A];唐史论丛(第四辑)[C];1988年

2 卢开万;;唐代和籴制度新探[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3 王显;王明贵;王小丰;;唐与南诏及与吐蕃的和亲比较研究[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史念海;;唐代前期关东地区尚武风气的溯源[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5 辛德勇;;唐高僧籍贯及驻锡地分布[A];唐史论丛(第四辑)[C];1988年

6 卢开万;;贞观以后唐政府在北方的限奴措施[A];唐史论丛(第四辑)[C];1988年

7 高子华;;唐代前期粟特人的经济活动[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8 李文实;;中国历史上唐与吐蕃的关系[A];唐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9 傅筑夫;;由唐代的物价波动看唐王朝的兴衰[A];唐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10 赵文润;;唐代和籴制度的性质及作用[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建国;论张九龄的文儒风范及其导向意义[N];韶关日报;2008年

2 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陆庆夫;天下富庶无如陇右[N];甘肃日报;2000年

3 郑行健;武康郡王李元谅[N];民主协商报;2006年

4 何等强;唐朝宰相元载与原州城[N];民主协商报;2006年

5 李春元;唐代河西重镇——瓜州[N];民主协商报;2006年

6 郑海峰;唐朝二十一帝再解读[N];天津日报;2005年

7 吴健礼;元朝对藏区的统一和对乌思藏的施政[N];西藏日报;2007年

8 格桑益西 保罗;西藏: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N];西藏日报;2008年

9 张锡禄;“唐标铁柱”与“南诏铁柱”的差异[N];云南日报;2005年

10 王树连;中国历代版图元代最大[N];中国测绘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D];南京大学;1993年

2 王世丽;安北单于都护府与唐代北部边疆民族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3 王建峰;唐代刑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顾乃武;唐代河朔三镇的社会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军;晚唐中央政府对河陇地区的经营[D];兰州大学;2008年

6 杨文;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彭向前;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崔红芬;西夏时期的河西佛教[D];兰州大学;2006年

9 洪海安;唐代铁券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春明;唐朝四方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向红;唐代前期河西州县城城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戴均禄;唐代前期南衙禁军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张维;唐代前期北部边疆治边机构研究(618-755)[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周保明;大食东扩与唐前期西北边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綦中明;唐代县令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晓洁;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颖;唐代东南财赋北输与西部黄土高原环境变迁之联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朱宇强;略论唐代伊洛河水系与洛阳城水灾[D];暨南大学;2006年

9 张佩;唐代监察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古晓凤;唐代凌烟阁功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92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92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d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