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评清初“驱棚”——兼论运用地方性史料对清史研究的检讨

发布时间:2018-04-08 21:10

  本文选题:三藩叛乱 切入点:袁州府 出处:《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摘要】:康、雍时期,江西土著居民屡将"棚民"整体"盗贼化",多引证康熙平定"三藩"期间在袁州府成功"驱棚"之故事。袁州府成功"驱棚",可能是康熙年间大规模驱赶移民的唯一事例,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操作条件。从康熙十三年开始,吴三桂叛军与清军在江西拉锯争战多年,袁州地方社会的族群矛盾被大规模激化,以闽籍移民为主体的"棚民"参加了叛军,此地再次沦为战乱重灾区。到康熙十七年初,控扼要道的袁州府之安危,决定着清军入湘平叛的成败。此时动用军队驱逐"附逆"的"棚民"势在必行,体现了一种军事打击而不是民事行为。因此以往史论中既全面肯定康熙平定"三藩",却又对清军"驱棚"加以非议,显然自相矛盾,应予深入讨论和重新评价。相关著述引用清中后期修成的方志论述清初移民和"驱棚"事件,留下不少以讹传讹的问题,值得深思和警觉。学者应跳出传统"农民战争"研究的视角,对土著民众的苦难遭遇及利益诉求予以理解和重视,进而将不同地区的"三藩"战事考察,从单纯的政治史、军事史,深化为一部有血有肉的明末清初区域社会生活变迁史。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Kang, Yong, the aborigines of Jiangxi repeatedly "burgled" the whole "greenhouse", citing the story of Kangxi's successful "driving sh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ree vassals".The successful exorcism of the shed by Yuan Zhou was probably the only example of mass expulsion of immigrants during Kangxi period, with its unique background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Since Kangxi began 13 years ago, Wu Sangui rebels and Qing army fought in Jiangxi for many years, and the ethnic contradiction of local society in Yuan Zhou was intensified on a large scale, and the "shangmin", with Fujian immigrants as the main body, joined the rebels, and the area was once again reduced to a war-torn disaster area.By the beginning of Kangxi 17, the security of the capital of Yuan Zhou decided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Qing army in fighting the rebellion in Hunan.At this time, it is imperative to use the army to expel the renegade people, which reflects a kind of military strike rather than a civilian action.Therefore, the historical theory in the past not only affirmed that Kangxi calmed down the "three vassals", but also criticized the Qing army for "driving out the shed", which obviously contradicted itself and should be thoroughly discussed and reevaluated.The related works cite the local chronicles revis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Qing Dynasty to expound the emigration and the "exorcising shed" event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leaving a lot of erroneous questions, which is worth pondering and vigilance.Scholars should jump out of the traditional "peasant war" perspective, understand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uffering and interests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and then examine the "three vassal" wars in different regions from a simple political history and a military history.Deepening into a flesh-and-blood history of regional social life changes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区域社会研究资料中心;
【基金】: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卓越学科领域计划项目“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项目批准号:AOE/H—01/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宏维;棚民、土著与国家——以清中期江西省万载县土棚学额纷争案为例[J];中国史研究;2004年02期

2 谢宏维;清代徽州外来棚民与地方社会的反应[J];历史档案;2003年02期

3 谢宏维;清代徽州棚民问题及应对机制[J];清史研究;2003年02期

4 谢宏维;清代棚民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历史教学;2004年03期

5 冯贤亮;清代浙江湖州府的客民与地方社会[J];史林;2004年02期

6 谢宏维,张研;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江西万载的土客冲突与国家应对[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吕小鲜;嘉庆朝江西万载县土棚学额纷争案[J];历史档案;1994年01期

8 李木子;明末清初赣西北“棚民”问题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万芳珍;清前期江西棚民的入籍及土客籍的融合和矛盾[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10 彭江流;萍乡采茶戏“相传来自粤东”[J];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櫘屸亮;;社会变动与地方行政:清代江南的客民控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2 胡阿祥;;淮域形势与六朝历史(提纲)[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阿祥;;东晋南朝人口南迁之影响述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王志邦;;六朝浙江方志的特点[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5 刘小龙;;清代铜山班兵戍台湾[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徐茂明;;东晋南朝江南士族之心态嬗变及其文化意义[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裘士京;;论周代皖省方国、淮夷和皖南铜业的初兴[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易;历史黑洞中的次代蜀王[N];成都日报;2005年

2 萧易;清代四川繁荣的背面[N];成都日报;2007年

3 李传印;南北朝时期的谱学与政治[N];光明日报;2002年

4 张长;再解“攻心联”[N];光明日报;2003年

5 徐海啸;永乐朝徽州屯田文献[N];黄山日报;2005年

6 黄懿陆;江川孤山“谓之越王rBrA”[N];云南政协报;2003年

7 尹钧科 富丽;清代北京的人口规模是怎样调控的[N];北京日报;2006年

8 萧易;古蜀国 发型下的政权风云[N];成都日报;2006年

9 萧易;始于明代的孝感填四川[N];成都日报;2007年

10 王传军 徐静;寻找散落菲岛的中国瓷器[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饶伟新;生态、族群与阶级[D];厦门大学;2002年

2 黄忠怀;整合与分化——明永乐以后河北平原的村落形态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3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磊;明清徽州山林经济与社会[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伟;从“棚民”到“归德”[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治花;明清时期赣东北的社会动乱与族群关系[D];南昌大学;2010年

3 芦婷婷;图海与三藩叛乱时期的西北战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李晓方;清代赣南烟草生产略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光涌;洪武、永乐时期山东莱州府南部移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陈迪宇;北魏时期北归士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宗萍;清代三峡腹地移民社会及其变迁[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代荣;《清穆宗毅皇帝实录》福建史料及其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刘波;明代隆庆开放后的旅菲华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丽丽;明清长江下游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冲突[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3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23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