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士”与“养宗亲”——对两汉官僚士大夫分俸对象的类型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9 18:23

  本文选题:两汉 切入点:官员 出处:《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年03期


【摘要】:两汉官员的分俸行为十分活跃,成因复杂,但从分俸对象的类型上看,主要集中于士人与宗亲两种。分俸养士,部分地出于官僚士大夫的职务需要,更源于其身份认同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其以经济往来为手段的结群方式。分俸养宗亲的发生原理大体与分俸养士相同,两汉士人的出仕,可以看做是宗族性的"代表出仕制",士人分俸养宗亲,既是反哺,更是义务。
[Abstract]:The behavior of officials' salaries in the Han Dynasty was very active and the causes were complicated, but in terms of the types of the salaries, they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two kinds of scholars and clansmen.As a result of the needs of bureaucrats and bureaucrats, the separation of salary and support is also the way of grouping by means of economic exchanges. It also stems from the internal needs of their identity.The principle of raising relatives on the basis of salary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family members. The official service of the scholars in the Han Dynast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ficial system" of the clan, and it is not only a return feeding but also an obligation for the scholars to divide their salaries and raise their relatives.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汉晋官员俸禄领受心态与水平问题研究”(2013SJB770008)阶段性成果 盐城师范学院教授博士基金项目“两汉官员经济生活状况问题研究”(12YSYJB0103)资助
【分类号】:K234;D6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曾文;试论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J];文史哲;197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洋;秦汉豪强地主犯罪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苏磊;东汉农民战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海刚;汉代地主阶级和国家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邓伟平;东汉庄园经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敬;论王充对有神论的批判[D];兰州大学;2008年

5 李淑芬;从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看东汉北方地主庄园[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马雪飞;汉代的豪族与儒学的关系[D];鲁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志远;;成都天回山崖墓清理记[J];考古学报;195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明辉;王更生;钟华;戴文静;;汉代货币私铸探讨[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孙欣;;两汉时期太原地区的建置沿革[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王永飞;;两汉时期疾疫的时空分布与特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王惠茗;;两汉时期的厚葬之风[J];沧桑;2008年05期

5 何柳;;两汉时期汉中盆地至关中平原交通道路的演变及原因[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何海龙;;两汉时期岭南商品经济发展浅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04期

7 甄尽忠;;论两汉时期的河患及其治理[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6期

8 李文茶;;两汉时期河西的开发管理[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9 甄尽忠;论两汉时期的地震与赈济[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向晋卫;;两汉时期的“制礼”运动[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占魁;;试论两汉时期巴彦淖尔盟的经济与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2 卜风贤;樊志民;;两汉宫廷斗争中用毒现象透析[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崔向东;;汉代豪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4 周永卫;;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陈连庆;;魏晋时期盐铁事业的恢复和发展[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6 王纪潮;;中国古代巫、毒关系之演变——战国秦汉简帛材料中有关毒的人类学观察[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郝虹;;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与东汉党人的人生价值观[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8 王元林;;秦汉时期番禺等岭南港口与内地、海上交通的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郝虹;;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与东汉党人的人生价值观[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侯廷生;;冀州牧初探[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小树;两汉时期史学的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记者 陈香;《两汉全书》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孙波;汉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N];中国文物报;2008年

4 罗检秋;晚清汉学的源流与衍变[N];光明日报;2006年

5 臧知非;汉代高文典册的大一统[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王子今;两汉的沙尘暴记录[N];北京日报;2001年

7 国风;土地私有制及其买卖的形成(上)[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8 记者 王瑾 专家 王万涛;燕的统治·游学之士·秦灭燕[N];大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江娜;汉代边防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永强;两汉时期的西域及其经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任玉华;汉代酒业的发展及其社会功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范志军;汉代丧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何海龙;边缘之拓治[D];厦门大学;2007年

7 郭海燕;汉代平民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信通;秦汉里治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杨绍华;汉唐时期河洛地区体育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10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文静;论两汉时期的尊老养老传统[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杜昕;两汉时期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3 杨志坚;试论两汉农业生态变迁与生态意识[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耀;两汉时期民族政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5 巩振英;两汉女性婚姻观略论[D];兰州大学;2012年

6 李家钊;两汉救荒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赵锐;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与政府应对策略相互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邓宇;两汉齐地人才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韩晓燕;齐鲁士人与两汉政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绪峰;两汉孟子学简史[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7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27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3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