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贵州裁撤卫所后的屯田处置

发布时间:2018-04-12 14:09

  本文选题:清前期 + 贵州 ; 参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03期


【摘要】: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底始,清政府陆续对贵州地区的卫所进行"州县化"裁撤归并。贵州卫所的裁撤,一方面促使军事卫所向地方府、州、县行政合流,从而影响了清代贵州行政区划的改制与重建;另一方面又涉及地方社会的诸多变动。在此过程中,屯田迁改、屯赋划一等问题的处置最为关键,体现出明清卫所民化问题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本文重点探讨清代贵州卫所裁撤后的屯田处置问题,并对卫所屯田的赋额变动、屯田买卖以及国家应对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随着清代卫所屯田归并于州县,原本高额的屯赋却未能随着军田民地化的过程与地方州县赋税实现均等划一,屯赋数倍于民田科则的局面一直有所残存,屯田与民田、屯地与民地之间的差异引发的屯赋征收不合理成为困扰官民的一大难题。伴随着屯田买卖的出现与发展,虽然国家严厉禁止私下典售,但军屯土地私有逐步得到法律认可,屯田的真正"民化"之势已不可遏制。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Shunzhi eighteen years (1661), the Qing government successively abolished and merged the Guizhou Provincial Health Institute.On the one hand, the abolishment of Guizhou Health Institute, on the one hand, promoted 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health services to local governments,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thus affecting the restructur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Guizhou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in the Qing Dynasty; on the other hand, it involved many changes in local society.In this process, the settlement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relocation of farmland and the unification of Tun Fu, is the most critical one, which reflects the complexity and profundity of the issu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posal of farming after the abolishment of Guizhou Wei in Qing Dynasty, and discusses the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the tax, the purchase and sale of the land and the national response and so on.In the Qing Dynasty, Wei-tuan was merged into the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but the original high tun Fu failed to achieve the same level with the local state and county taxes in the process of army Tian Min's regionaliza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Tun Fu was several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the folk fields,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tun Tian and the civilian fields remained.The difference between land and land causes unreasonable collection of land tax, which puzzles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Along with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e in open fields, although the state strictly forbids the private sale of land, the private ownership of the land in Juntun is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law, and the trend of the real "nationalization" of Tuntian has been irresistibl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孟凡松;;略论清代贵州改卫归流[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郭红;明代贵州都司建置研究[J];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01期

3 郭松义 ,桑士光;清代的贵州古州屯田[J];清史研究;1991年01期

4 陈曦;;清朝对明代云南卫所屯田的处置[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全有;;有关清末财政问题的两点思考[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2 周晓光;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欧阳跃峰;关成刚;;邪恶之花未必只结罪恶之果——晚清社会转型之际捐纳的客观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黄飞;黄伟;;清政府的矿务政策与中英铜官山矿务交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陈喜波,颜廷真,韩光辉;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颜廷真,陈喜波,韩光辉;清代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肖宗志;政府行为与废科举后举贡生员的出路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9 李勤;;试析清前期工商管理法律制度中“不与民争利”的思想及其表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陶军舟;;顺康雍时期的八旗官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程禹文;;从诂经精舍和学海堂看阮元的办学特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曾代伟;;清代处理民族纠纷的范例——鄂西南“汉土疆界碑”铭文解读[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4 张永江;;试论17—18世纪蒙古各部成为清朝藩部的途径与方式[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7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敏捷;明清广东地震灾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张秀红;姚碧、汪志伊的《荒政辑要》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李海华;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顾诚;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少川;;清代帝王之“老”英雄术[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李光伟;;清代田赋蠲缓研究之回顾与反思[J];历史档案;2011年03期

3 张明富;张颖超;;清前期“安南之役”略论[J];史学集刊;2006年06期

4 温春来;;清前期贵州大定府铅的产量与运销[J];清史研究;2007年02期

5 宋荣凯;;论清前期贵州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景屏;清前期奢靡之风述论[J];清史研究;1997年02期

7 周荣;对清前期耕地面积的综合考察和重新估价[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03期

8 穆俊;;清前期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土地所有权状况——基于清前期蒙垦政策的考察[J];阴山学刊;2009年02期

9 何新会;李伟;;清前期景德镇御窑管理制度刍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衣长春;;论清前期的中俄磋商机制[J];东北史地;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强;;试论清前期清政府对制钱的政府性管制[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2 吴建雍;;清前期榷关及其管理制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3 吴建雍;;清前期的紫禁城[A];《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C];2006年

4 孙文良;;清前期满族文化发展的趋势[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5 吴建雍;;清前期中西海路丝绸贸易[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吴建雍;;清代北京的粮食供应[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7 范金民;;清代前期刘家港的豆船字号——《太仓州取缔海埠以安海商碑》所见[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万明;;明朝对澳门政策的确定[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张丹卉;;清代盛京将军与各职权部门权力运作问题探析[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日根;论清前期海洋管理政策对台湾发展的影响[N];团结报;2009年

2 赵云田;清前期文化的时代特征[N];光明日报;2000年

3 毛佩琦;从明中后期到清前期[N];天津日报;2008年

4 汪学群;清前期的学术思想论争[N];光明日报;2000年

5 刘铮;杨念群的新境[N];东方早报;2010年

6 孙宏年;两岸学者聚焦清代边疆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毛佩琦;我对“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挨打”的看法[N];北京日报;2008年

8 陈坤达;清前期潮台的经济文化联系[N];汕头日报;2007年

9 申时;站在皇帝立场上看皇帝[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周荣;明清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别和城乡互动[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霞;清前期督抚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唐桂艳;清代山gq刻书史(一)[D];山东大学;2011年

4 费驰;清代东北商埠与社会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邹建达;清前期云南的督抚、道制与边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启琳;传承与嬗变:明清赣南地方政治秩序与基层行政之演化[D];复旦大学;2011年

8 饶伟新;生态、族群与阶级[D];厦门大学;2002年

9 温显贵;清史稿乐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云泉;明清朝贡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邦;清前期铁业的初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钱苏青;清前期思想控制之法律问题论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毛亚;清前期福建总督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4 王强;清前期女性犯罪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杨丹;清前期潮州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1644-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6 张晓梅;清前期泉州府列女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为东;清前期进出口货物的通关[D];郑州大学;2000年

8 安瑛;清前期甘宁青区域的商业贸易[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唐伟华;清前期广东刑案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刘训华;清前期苏北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40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40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3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