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3 12:01

  本文选题:扬州学派 + 经学 ; 参考:《扬州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摘要】: 扬州学派是清代学术史上十分重要的学术流派。扬州学派在许多学术领域都取得重大成就,而经学是核心和主干。本文就其经学的发展脉络、主要成就及具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作出评价。 扬州学派得以形成,并以经学为首要研究领域,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乾隆时期的文化政策呈现著由宋学向汉学转变的特点,最高统治者以科举为杠杆,推动这一转变的进程,而且使大批汉学家进入了权力机构;而大兴文字狱和《四库全书》的修纂,制约了汉学与政治的关系,这是扬州学派形成时期最为密切的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同时,扬州学派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尤其与区域性的诸多因素直接相关:其一,交通的便捷凸显了地理位置的优越,既使扬州成为漕运的枢纽、盐运的中心和货物的集散地,又为学术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二,深受“选学”和“许学”为核心的“扬州之学”的沐浴和熏陶:其三,宝应朱氏、王氏和刘氏,高邮王氏,仪徵阮氏和刘氏,江都焦氏、黄氏和江氏等地厚实的家学积累,是扬州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底蕴;其四,复杂的姻亲、师友关系,加强了区域内各地间的学术联系,有利於学者间的相互问学,,为不同时期学者群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五,文汇合典藏《四库全书》、书院教育发达,以及丰富的私人藏书,为扬州学者读书治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因扬州学者有著好学的风气和坚持不懈的治学精神,终而形成了扬州学派。 本文分别就扬州学派前期、中期、和後期主要代表人物的经学成就作了总结。 在前期,汪中远绍顾炎武,近承戴震,以先秦儒学为经学正统,以“合於世用”为经学宗旨,识断精审,除了注重通例的归纳,还把儒家文化放在整体的周代文化系统中加以考察,成为扬州学派开风气的人物。王念孙师承戴震,“以小学治经”,在校勘和音韵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运用“以声求义”的方法研究经典文本,多有发明。刘台拱从经传订误和释义两方面入手精治”三礼”,其特色在於以汉学为主并辅之以宋学,为实应一地学术新风的领军人物。任大椿以“例”为中心的礼学研究,一方面使礼学著作变得易於阅读,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即类以求”的经学特点,且创立了语源式解经的新形式。朱彬的《礼记训纂》虽以总结过往学说为主,却不别门户,意欲扭转和改变过於偏向o"学的学术倾向。 在中期,焦循吸收和运用文字学、数学等方法撰成的“易学三书”,构建了以“恮善改过”为旨趣的易学体系,并在《孟子正义》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开发”,以此强调“衰世”变通的思想。阮元外官亦学,其治经之文虽多於释字明义,然以“求是”为方法,以“实践”为宗旨,从而使汪中而後扬州学派的经学宗旨变得具体而明晰。m橥⒖暗摹独窬屠芬浴袄蔽伲汜绮┮浴袄瘛蔽荆厥邮导=粟故汀吨芤住贰ⅰ抖拧返染洌匾氖亲芙崃饲宕捌诘木С删停谘跏返淖瓷嫌胪糁泻徒寡热

本文编号:1744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44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7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