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宋中晚期汉族服饰之师古

发布时间:2018-04-13 20:18

  本文选题:北宋中晚期 + 汉族服饰 ; 参考:《学术交流》2013年10期


【摘要】:在经历晚唐五代宋初时期的动荡之后,进入了相对稳定与安宁时期的北宋中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阶层的快速重构、周邻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奢靡生活风气的形成与兴盛,产生了一些新的服饰样式。然而,北宋王朝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为了重建和恢复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秩序、维护和巩固封建皇权的地位,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和以文治国的方针,尤其到了北宋中晚期,"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孕育着一个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因此,承袭前代服制、恢复传统汉制服饰仍为北宋中晚期汉族服饰发展主流。无论是士大夫阶层服饰,还是平民阶层服饰,都隐射出所处朝代服饰习俗的特色及世俗审美取向。
[Abstract]:After the turbulence in the late Tang and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he early Song Dynasty, it entered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hich was relatively stable and tranquil. With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the rapid re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stratum,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e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Zhou Dynasty,The formation and prosperity of extravagant lifestyle have produced some new dress styles.However, in order to avoid repeating the mistakes, to rebuild and restore the ideological order of feudal society and to maintain and consolidate the position of feudal imperial power,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vigorously carried out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polic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by culture.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literature and less force" gave birth to a good cultural atmosphere.Therefore, the inheritance of the former generation clothing system, the restoration of traditional Han clothing is still the mainstream of Han costume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The dress of the literati and officials, as well as that of the common people,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ecular aesthetic orientation of the dress customs of the dynasty.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基金】:2013年江苏省高校社科项目“基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民族服饰创意产业发展研究”(2013SJB760038) 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项目“多元融合的中国古代妇女服饰”(2012T40488)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艺术学建设项目 “青蓝工程”项目
【分类号】:K244;TS94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颜劲松;;成都地区宋代墓葬出土陶俑服饰研究[J];四川文物;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7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8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9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7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雨茂;黄晓枫;;四川成都市西郊金鱼村南宋砖室火葬墓[J];考古;1997年10期

2 陈云洪;试论四川宋墓[J];四川文物;1999年03期

3 刘雨茂,荣远大;北宋宋构夫妇墓葬的发现与初步研究[J];四川文物;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疏影;民族服饰变迁的文化内涵及意义——白族、汉族服饰演变规律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2 佚名;;重温汉服逝去的华章[J];科学之友;2007年02期

3 李毅;;梦回汉唐[J];中国市场;2007年50期

4 李晰;;汉服研究的当下意义[J];飞天;2010年16期

5 林建国;民族服装的文化回归[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于佐君;罗旭颖;;谈婚礼服文化的变迁[J];纺织导报;2008年11期

7 李晰;;西夏服饰文化的汉化现象——浅析汉文化对西夏服饰美学的影响[J];作家;2010年02期

8 高月亭;;汉服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孙昌盛;西夏服饰研究[J];民族研究;2001年06期

10 刘乐乐;张美娟;;浅谈魏晋服饰的简约与奢靡——以《世说新语》中的士阶层服饰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实习记者 赵颖;打造现代服装新理念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记者 应建勇 管哲晖;绍兴黄酒生产导入“精准控制”[N];浙江日报;2004年

3 许家千;“明式家具”与“苏式家具”(下)[N];解放日报;2010年

4 谭小芳;从天价茶叶看高端营销[N];中国现代企业报;2010年

5 蔡元亨;“土家服饰”和旅游[N];恩施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黄华;撷一片彩云织锦裳[N];云南日报;2011年

7 记者 黄翼;阳宗服饰流行“明朝风”[N];昆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芽;中国古代耳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琳;变幻的风景:明代服饰的时尚文化[D];山东大学;2012年

2 左娜;“汉服”的形制特征与审美意蕴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马舒舒;传统汉服平面结构特征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4 程可;论六朝服饰的浪漫风[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5 鲁立;文人魂·服装情[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庆梅;惠安女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7 孙成成;清代宫廷服饰纹样在高级定制服装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8 夏菲;宋代文人绘画中的家具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万菁;旗袍元素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豪;科尔沁蒙古族服饰当代的变迁与文化价值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46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46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a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