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地方政治中的“上交谄”和“足上供”现象

发布时间:2018-04-15 06:30

  本文选题:宋代 + 地方政治 ; 参考:《史学集刊》2013年03期


【摘要】: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前车之鉴,使赵宋王朝对中央集权高度重视。将其置于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更促成了中央集权等级授职体制在宋代的空前强化。在此体制下,地方官员的权力来自中央的授予,升迁降黜也由中央决定。在切身利益的驱使下,向皇帝、中央政府和官员负责,满足中央政府和官员的非理和非法需要,成为宋代地方官员主要的从政经。伴随着等级授职制的强化,在地方政府内部亦如是。下级官员不尽心地方政务,而以"上交谄"和"足上供"讨好上级为要务。剥下媚上,以图宠擢,成为各级地方官员为政的常态。地方政治中的"上交谄"和"足上供"之风,不仅令地方政风败坏,地方百姓受难,也给赵宋王朝的统治带来了隐患。中央政府对此也时或加以修正遏制,但终究无法根除。
[Abstract]: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the five dynasties, the governmen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centralization of power.Placing it at the political level of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contributed to the unprecedented strengthening of the centralization system in the Song Dynasty.Under this system, the power of local officials comes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Driven by vital interests, he was responsible to the empero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officials to meet the unreasonable and illegal need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officials, and became the ma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ffairs of local officials in the Song Dynasty.This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a strengthening of the hierarchy, as has been the case within local governments.Lower officials do not devote themselves to local affairs, but to flatter their superiors.Peeling off the flattery, in order to favor promotion, become the normal at all levels of local officials.In local politics, the "friendship" and "sufficient preaching" not only corrupt the local political style, but also bring hidden trouble to the rule of the Zhao and Song dynasties.The central government may sometimes fix it, but it cannot be eradicate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宋代地方政权结构与运作研究”(2012M5119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宋代地方政权结构与运作研究”(12YJC770024) 河北大学历史学科系所科研项目“宋代地方政治”(K201215)
【分类号】:K244;D6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淑姬;;论宋代的特奏名制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贾芳芳;;宋代中央监控地方的制度及其影响[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吴业国;;宋代州县监察行政考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贾芳芳;王亚庆;;宋代地方政府之官吏关系与地方政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孔泾源;;关于宋代的田赋税率和农民负担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6 王育民;;《宋代户口》稽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7 史继刚;;宋代宰执的谒禁制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8 陶绪;北宋差役与乡村下户——兼析“下户半曾差作役”[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9 刘树友;;从《夷坚志》看宋代城市下层居民[J];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10 史继刚;;宋代官吏谒禁制度述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杨文新;;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述评[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燕鹏;;东魏北齐冀州刺史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4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程龙刚;;宋代四川卓筒井研究[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黎明;从宋代酿酒业看瓷器生产[N];中国文物报;2002年

2 朱玉宝;宋代的官、职分离制度[N];中国人事报;2001年

3 庄华峰 宋 标;宋代的社会救济事业 [N];光明日报;2002年

4 何宪景;宋代惩贪“教而后行”[N];检察日报;2001年

5 国风;名士的出现及作用[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6 庄华峰;宋代长江流域的雕版印刷业[N];光明日报;2000年

7 张希清;“恩由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N];文汇报;2002年

8 国风;两汉察举与阀阅的见重[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9 金铁锋;台谏两制 相辅相成[N];中国人事报;2001年

10 杨豫文;太清宫与老君台[N];中国文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芳芳;宋代地方政治[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刘缙;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魏华仙;宋代消费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高楠;宋代民间财产纠纷与诉讼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及其运转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D];河北大学;2005年

2 刘慧;宋代两浙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苗玉勤;试论宋代妇女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D];郑州大学;2005年

4 付海妮;宋代后妃临朝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强;宋代江南圩田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6 宋乾;宋代赔偿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7 胡玉;宋代医政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马永娟;宋代举告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汪辉;两宋皇城司制度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张小平;陈恕年谱[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52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52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f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