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君位继承制度——从《左传》中君位继承观念说起
本文选题:《左传》 + 君位继承观念 ; 参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06期
【摘要】:《左传》中多载有当时人对君位继承的看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观念更能直接反映出当时君位继承的传统(制度)。但在这些看法中,相互矛盾之处甚多。本文依国别对当时君位继承观念进行归纳总结,并详细分析产生这些观念的背景和原因,由此看出春秋时期各国均采纳了嫡长子继承制,只是在实际的君位传承中由于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以及他国干预等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各种"变例",而这些变例并不能否定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君位继承制度的存在。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reason of the succession of the monarch , which can not negate the existence of the inheritance system of the monarch ' s inheritance in the actual monarch ' s inheritance .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2QN010,12QN044
【分类号】:D691;D929;K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嘉弘;论楚王的继承制度——兼论先秦君位传袭的演变[J];中州学刊;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飞;严耕;;《左传》生态环境思想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2 王心源,何慧,钱玉春,陆应诚,高超;从环境考古角度对古居巢国的蠡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斌;;“儒表法里”的新制度主义阐释——中国传统君主专制制度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4 李慧芬;;论“子产不毁乡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6 陈彦辉;;春秋时代关注辞令原因探析[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7 连秀丽;;楚铭所见儒家道德对楚文化的影响[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8 李华;;“诗书世泽赖三迁”——孟母教子记载与邹鲁文化精神[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苏继民;;略论孔、荀的礼乐观念[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畅海桦;;试论晋国范氏的兴衰及影响[J];沧桑;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保华;中国北方出土先秦时期铜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高方;《左传》文学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斌;二十世纪关于商周公社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沁芳;晋国六卿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陈隆文;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的空间特征与地理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建顺;人文关怀:民间信仰之本[D];中原工学院;2011年
2 滕琳;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中心的转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文毅;春秋时期流亡公子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孙航;孔子易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贝贝;战国时代急需人才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秦飞;“鲁哀公问孔子”文献综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邓妙慈;《左传》晋国卿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张宝允;齐国“编户齐民”和基层社会组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占青;春秋晋卿魏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琳;秦国与戎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在义;《左传》“爰田”试析[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04期
2 王化钰;《左传》与《国语》比较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1期
3 李兴斌;对“左氏义法”与《左传》价值的全新解读——方朝晖《春秋左传人物谱》评介[J];管子学刊;2002年02期
4 詹苏杭;《左传》的龟卜与筮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5 韩再峰;《左传》中的孔子形象[J];艺术研究;2004年01期
6 陈恩林;试论先秦的军事刑罚[J];史学集刊;1987年04期
7 高海夫;一个青出于蓝的《左传》选本─—读《左传纪事精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林贻瑞;浅论《左传》的外交辞令[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9期
9 孙鹏;;论《左传》卜筮中的神秘主义[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桂军;;春秋初年的悲剧英雄——郑庄公形象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曼波;;孔子《春秋》复始[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宫长为;;天子考论[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怀通;;春秋诸侯“殡期”考论[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贾俊侠;;《史记·秦本纪》“崤之战”史实考辨[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6 崔凡芝;;晋国史官及其职责[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邱文彬;;真德秀的官德规范[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8 李桂芝;;辽朝最高决策机构的职能及其演变[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9 吴荣曾;;论六国的从坐制和刑徒制[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文清;;试论吴越同族[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册)[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根柱;品析《左传》中的廉政思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2 宋公文 伍存强;息夫人论考[N];中国妇女报;2010年
3 王中庆;晋之南 商之源[N];山西日报;2010年
4 ;何谓“清承明制”[N];北京日报;2005年
5 张亚清;周公以行止谤成佳谈[N];闽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俞晓颖 实习生 沈锡敏;60余万字学术专稿《越国史稿》昨首发[N];绍兴日报;2010年
7 周文玖;“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N];学习时报;2004年
8 徐义华;评《春秋晋国赵氏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8年
9 ;县的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10 王继祖 倩青;漫谈太原古地名[N];山西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中阳;商周指定服役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田成方;东周时期楚国宗族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王准;春秋时期晋楚家族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朝明;旧籍新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白路;先秦女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任慧峰;先秦军礼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吴新勇;《尚书·无逸》探赜[D];郑州大学;2012年
8 李德龙;先秦时期“德”观念源流考[D];吉林大学;2013年
9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潘莉;《尚书》文体类型与成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锋;《左传》中所见的礼初探[D];四川大学;2003年
2 杨英;《左传》丧葬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明磊;《左传》预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邵志叶;《左传》预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段瑞琳;《左传》嘉礼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舒文文;《左传》非礼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贾秀凡;《左传》中复仇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余琼;试论《左传》事实对于解经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华;从《左传》和《国语》看春秋时期的妇女及妇女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汪首豆;《日知录》“采铜”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97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9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