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宋时期太学教育形象流变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汉宋时期 + 太学教育 ; 参考:《兰台世界》2013年18期
【摘要】:太学自汉代兴起,到宋代不断发展完善。四方之士多出太学,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汉宋两代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太学教育,但是在具体的太学教师资格、太学学生分类、学而优则仕方面存在着差别。
[Abstract]:From the rise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Song Dynasty, Taixue continued to develop and perfect.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rulers of Han and Song dynastie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aixue education, 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specific qualifications of Taixue teacher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aixue students, and the superiority of learning.
【作者单位】: 哈尔滨金融学院;
【基金】: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都市形象流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52b004
【分类号】:G40-09;K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征;宋代书院的兴衰──兼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J];学术研究;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4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7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张维坤;;浅谈中国古代的诵读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正平;英国都铎王朝与我国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比较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2 张思齐;;钱穆黄帝观的宗教意识[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石强;刘锦涛;陈海天;;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8年10期
4 钟书林;;《后汉书》《三国志》比较研究综述[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桑秋杰;;两汉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马婷婷;;《国语》、《左传》、《史记》中的晋文公重耳形象比较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闫彩丽;;晋商徽商兴起原因之比较研究——从地理环境看其相同点[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金璐璐;;汉代女训比较研究[J];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9 刘军;;两汉军事后勤比较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潘玉玄;;明太祖朱元璋与越南黎圣宗皇帝反贪政策比较[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永信;;徐霞客与李万敷比较研究(提要)[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杨路塔;;王囊仙与杨元保起义比较研究[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3 景爱;;金中都与金上京比较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沈平;;兴庆府与金中都比较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5 王丽梅;;南唐与前后蜀文化的比较研究[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6 徐晓卉;;宋代以前“博士”流变考释[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吴泽;;王国维唐尺研究综论[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8 张永国;;试论南笼起义的特点和意义[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9 彭向前;;《〈天盛律令〉与西夏法制研究》评介[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10 沙鸥;;朱然家世补考[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姚伟钧;展示秦楚壮阔文明进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历史所 万明;明史研究的发展与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首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别奖和一、二等奖成果简介[N];光明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孙波;汉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N];中国文物报;2008年
5 段渝;古代城市规模[N];成都日报;2006年
6 徐州博物馆 艮迪;对孔望山摩崖造像时代和祀主新说的质疑[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孙滨;国际西夏学研究所在宁夏成立[N];华兴时报;2007年
8 马玉涛 韩国昌;《西夏学大词典》拟于明年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徐义华;评《春秋晋国赵氏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宏哲;《尚书》与《逸周书》比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珠飒;清代内蒙古东三盟移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哈伦;答理麻固什《金轮千辐》(1739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林国亮;高丽与宋辽金关系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梅;南唐与前后蜀文化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树霞;四类文本中的侬智高形象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杜建蓉;司马迁、桑弘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魏峰;秦始皇、汉武帝文化政策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赵鹏;金元时期女真科举和蒙古科举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汪海;汉唐封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静;苏轼与陆游养生思想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李沁芳;齐桓公、晋文公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巩洁;先秦燕赵文化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蓓;魏晋南北朝墓志铭流变及文体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99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999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