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处理藏区赔命价的模式及其现代启示
本文选题:赔命价 + 土司制度 ; 参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在当前藏区司法领域,赔命价与国家刑事法制形成冲突,成为藏区社会稳定的隐患。破解此难题,可以从历史中借鉴成功经验。清代中央政府依循"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思路,将赔命价纳入国家法制,利用土司制度解决藏区私人相犯的刑事案件,使赔命价成为藏区社会稳定的有益因素。历史的启示是:解决赔命价难题,藏区政法机关需要摒弃单一的"取缔"思维,寻找赔命价与国家刑事法制之间的契合点和可沟通之处,从而在程序法上实现对赔命价的吸收、在实体法上实现对赔命价的现代化改造,使赔命价为社会主义法治释放正能量。
[Abstract]:In the current judicial field of Tibetan area,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compensation price and the state criminal law has become a hidden danger of social stability in Tibetan area.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can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from history.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ollowed the idea of "paying less attention to what was lost an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it", brought the price of compensation into the national legal system, used the system of toast to solve the criminal cases committed by private individuals in Tibetan areas, and made the compensation price a beneficial factor for social stability in Tibetan areas. The enlightenment of history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pensation for life,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organs in Tibet should abandon the single thinking of "outlawing", and seek for the joint point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rice of compensation and the criminal law of the country, so as to realize the absorption of the price of compensation in the procedural law. In the substantive law, we can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mpensation price and release the positive energy for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面上资助项目“习惯法的现代性命运”(2013M531571)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剑平;对藏族地区“赔命价”案件的认识和处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2 穆赤·云登嘉措;;藏区习惯法“回潮”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索端智;关于“赔命价”与现行法律相协调的探讨[J];青海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4 华热·多杰;用现行法解决“赔命价”问题的几点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5 张致弟;新时期藏族赔命价方式及治理对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6 芈一之;;青海土司制度概述[J];青海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7 顾建华;青海蒙藏地区“赔命价”和“罚服”规范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8 田成有;“习惯法”是法吗?[J];云南法学;2000年03期
9 孙镇平;西藏“赔命金”制度浅谈[J];政法论坛;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赵克生;明代私阉之禁[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史立梅;;刑事和解的程序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肖屏,余军;西夏民族体育诹谈——以《文海》《同音》所反映的西夏文体项目为中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5 柏桦;吴爱明;;清代民间组织在社会治安中的责任与作用[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6 赵久湘;唐代拟判体例文辞探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冯学伟;;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地方惯例[J];当代法学;2011年02期
8 沈玮玮;赵晓耕;;家国视野下的唐律亲亲原则与当代刑法——从虐待罪切入[J];当代法学;2011年03期
9 王林敏;;论司法中的规范替代[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0年00期
10 赵久湘;唐代判牍体例文辞研究[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屓甯;;从《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看少数民族典籍对史学专题的研究价值[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2 吴斌;;盐业契约中的习惯法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3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李克锋;;论检察工作中的规范替代[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5 张泽涛;郭婧;;2011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综述[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2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游志能;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马晨光;唐代司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文硕;民间金融习惯法的实践逻辑[D];上海大学;2011年
9 李卫东;民初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与习惯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沈大明;《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高洁;明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2 卫玮;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适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波;习惯法在当代中国法制进程中的角色扮演[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4 毕晓晖;探讨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吴泽艾;法律的社会性:简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习惯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董予川;略谈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刑事立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董朝阳;藏族赔命金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与调适[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廉玮;新疆穆斯林习惯法与国家法关系探讨[D];暨南大学;2011年
9 曹曦;唐代女性继承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白莉娜;清初中俄东北边事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秋文;;从西藏传统社会权力结构之分析探讨西藏社会落后之原因[J];中国藏学;1992年S1期
2 衣家奇;;“赔命价”——一种规则的民族表达方式[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苏永生;;国家刑事制定法对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渗透与整合——以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为视角[J];法学研究;2007年06期
4 曹廷生;;博弈中共生:赔命价与恢复性司法的对话[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华热·多杰;浅谈藏族习惯法中“命价”的意义及其适用原则[J];青海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6 索端智;关于“赔命价”与现行法律相协调的探讨[J];青海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7 景晖,穆赤·云登嘉措;青南牧区走联合经营之路的思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周勇;;习惯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历史地位[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04期
9 牛绿花;;藏族农牧民厌诉的经济分析——基于对甘肃省舟曲县拱坝乡先锋村的调查[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陈光国;;试论藏区部落习惯法中的刑法规范[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索端智;关于“赔命价”与现行法律相协调的探讨[J];青海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2 张致弟;新时期藏族赔命价方式及治理对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陈光国,徐晓光;从中华法系的罚赎到藏区法制的赔命价的历史发展轨迹[J];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4 辛国祥,毛晓杰;藏族赔命价习惯与刑事法律的冲突及立法对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孔玲;“赔命价”考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6 高仰光;;论日耳曼法中的赔命价制度[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7 顾建华;青海蒙藏地区“赔命价”和“罚服”规范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8 吴剑平;;“赔命价”初析[J];法学家;1990年02期
9 尚海涛;;会通赔命价制度与恢复性司法之可能性[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曹廷生;;恢复性司法视角下的赔命价——以民间法为研究立场[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军;;元代惠水八番土司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2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广东商学院经济学院 蒋华林;习惯法的前世今生[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游志能;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仁青拉姆;藏区赔命价习惯法运行实证考察[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张鹏飞;藏族部落习惯法对司法实践消极影响的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3 卫玮;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适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柏荣;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与法律治理的实践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6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2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