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入秦初期的管理体制再探讨

发布时间:2018-05-02 06:40

  本文选题:蜀地入秦 + 《华阳国志》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依据《华阳国志》的记载,一般认为秦灭蜀国之后张若即担任了蜀守,蜀地的管理体制是守、相并置。但《华阳国志》的记载并不可靠,据此推导出的张若担任蜀守长达40年说也因任期过长而难以成立。无论从地方管理体制长期演变的过程,还是体制本身的运行要求来看,蜀地守、相同置的体制也没有存在的可能。实际上,蜀地管理体制经历了军事管制、国相负责的分封制、郡县制三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张若本人在灭蜀之初的身份很可能是成都令,停止分封蜀侯以后,他因曾在蜀地有突出政绩而被任命为蜀守。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f Huayang Guozhi,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Zhang Ruo served as Shu Shou after Qin Dynasty extinguished Shu Kingdom, 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hu Land was guarded and juxtaposed. However, the records of Huayang Guozhi are unreliable, and the conclusion that Zhang Ruo served as Shu Shou for as long as 40 years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because of his long term of office. No matter from the long-term evolution of the local management system, or th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itself, Shudi Shou, the same system is not possible to exist. In fa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huji experienced three successive stages: military control, the division system of the state minister and the system of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Zhang Ruo's identity at the beginning of Shu extinction was probably Chengdu order. After he stopped sealing Shu, he was appointed Shu guard because of hi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Shu.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长琦;战国时代郡的嬗变[J];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2 王子今;秦兼并蜀地的意义与蜀人对秦文化的认同[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孙华;巴蜀为郡考[J];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02期

4 冯广宏;李冰任蜀守年代新考——兼考李冰生年[J];天府新论;198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冯广宏;;禹生西羌广柔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陈志华;郑祯诚;;巴蜀时期古愱国源流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程文徽;;汉中羌族文化——傩文化及其现状与保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明融;;北川现代羌族建筑的发展策略——北川地区灾后重建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王宏波;;“成王称霸”——逐渐形成的民间故事[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宏波;;唐肃宗改陈仓为宝鸡心理辨析[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华;;秦汉时期的成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贺金峰;;兼论方城境内的“夏路”[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0年第1期[C];2010年

10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光明;唐金文;;秦代巴郡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徐海燕;清朝在新疆与沙俄在哈萨克斯坦的“军政合一”管理体制比较[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03期

3 张晓明;;明代辽东海州卫[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任玉雪;;再论清代东北的旗、民管理体制[J];学术界;2010年03期

5 刘康乐;旺多;;元代的宗教管理体制及其现代启示[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姚胜;尚衍斌;;汉唐藩属体制的多维复原——读《汉唐藩属体制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02期

7 高慧斌;;汉代太学管理体制管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陈杉;刘康乐;;试论元代的宗教政策与宗教管理体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暴景升;;清代中前期东北地区统辖管理体制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孙常叙;《华阳国志·蜀志》司马错伐楚取商於之地系年刊误[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封越健;;论明代京杭运河的管理体制[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2 张建仁;;试探明代国子监的管理体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平和;;明代城市史研究的新进展——韩大成著《明代城市研究》评介[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4 大川裕子;;郑国渠与都江堰——战国秦的扇形地开发[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吉成名;;汉代食盐产地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6 若亚;;《明代的卫学教育》出版[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7 李学勤;;禹生石纽说的历史背景[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道毅;《华阳国志》与巴文化[N];光明日报;2005年

2 黄金龙;房县档案馆藏《华阳国志》探秘[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复旦大学文博系 王运良;县域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纵谈[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雨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分级[N];南方日报;2006年

5 游上;唐代成都的民营出版社[N];成都日报;2007年

6 孙机;酒台子[N];中国文物报;2000年

7 海南记者站 李青;秀英炮台关门:文物景点生命力之忧[N];中国旅游报;2006年

8 黄懿陆;江川孤山“谓之越王rBrA”[N];云南政协报;2003年

9 守 倚;保护长城刻不容缓[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通讯员 王瑞军 刘学忠;长城保护工程启动[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玉霞;北宋太学的复兴及其管理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晓珊;明代辽东—山东地缘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宁宇;清代循化厅管理体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4 于磊;论清代前期东北参务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影响[D];辽宁大学;2008年

5 曲淑华;试论金代治安管理制度[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弭友海;清朝顺康雍时期对澳门的政策与管理[D];山东大学;2005年

7 边晋中;清代绥远城驻防若干问题考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8 贾卫娜;明代急递铺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汉霞;明清两朝的海南书院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李桂芳;两汉西南边吏的吏治及区域开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32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32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6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