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视角下的明代田赋折银征收——以《万历会计录》山西田赋资料为中心
本文选题:明代 + 山西 ; 参考:《文史哲》2013年01期
【摘要】:16世纪,晚明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革,万历十年(1582)刊刻的《万历会计录》记录了这一变革的成果。其中田赋征收的起运存留和折银情况,为我们了解明代万历时期及之前的财政结构和演进,探讨财政视角下的田赋折银以及白银货币化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丰富资料。以山西为例,从《万历会计录》可以看出:万历六年山西全省的田赋白银货币化程度已经达到了32%,这与嘉靖之前山西田赋折银的偶发性、随意性相比,显然有了进步。田赋以外,山西对其他各种徭役、商税、杂税也征收银两。此后,随着万历清丈,一条鞭法的普遍推行,白银货币化遂进一步深入,国家财政体系处于转型之中。在全球化开端之时,山西这一趋势,与当时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一致的。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过程是漫长的、艰难的,也是不可阻挡的。
[Abstract]:In the 16th century, the finance and taxation of China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changed with the monetization of silver as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accounting record of Wanli published in the ten years of Wanli (1582) recorded the results of the reform. Among them, the situation of the initial transportation, deposit and folding of the Tian tax levy provides us with abundant information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Wanli period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monetization of land tax and sil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e. Taking Shanxi as an example, it can be seen from "Wanli Accounting record" that the monetization degree of Shanxi Province's farmland tax silver has reached 32% in six years of Wanli, which is obviously progress compared with the contingency and randomness of Shanxi farmland tax fold silver before Jiajing. Land tax, Shanxi to other kinds of corvee, commercial taxes, miscellaneous taxes are also levied silver. Since then, with the Wanli Qing Zhang, a whip law is widely carried out, the monetization of silver was further deepened, the 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i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globalization, this trend of Shanxi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trend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at time. The process of monetization of silver in the Ming Dynasty was long, difficult and irresistibl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F812.9;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2 万明;;白银货币化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上)[J];学术月刊;2007年05期
3 吴承明;现代化与中国十六、十七世纪的现代化因素[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04期
4 李三谋,方配贤;明万历以前山西农业货币税的推行问题[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兰玲;;试论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4 王亚军;宋佳;;论徽商的“好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刘锦涛;;试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6 陈梧桐;;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顾诚全集》序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葛金芳;;“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宋以降(11—20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安秀梅;;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孙根华;邵敏;;《水浒传》:市民意识与英雄末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张国勇;明代大同镇述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斌;;明朝嘉靖隆庆期山东均徭经费初探:基于《山东经会录》的分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黄忠鑫;;明代前期祁门地方社会与赋役制度——徽州文书残卷《百户三代总图》考析[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高大伟;;北京皇家园林文化景观创作中的美学基因移植[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4 高大伟;;北京皇家园林文化景观创作中的美学基因移植[A];史苑撷萃:纪念北京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文集[C];2011年
5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6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7 林被甸;;跨越太平洋:中国与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9 唐文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10 栾成显;;洪武丈量考论[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6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9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影;明代南京都察院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洋娇;《明史·河渠志四》海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晨;明朝嘉靖时代的“海上王国”—汪直及其东亚海上贸易网络研究(1540-1560)[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吴慧华;明代江西县级财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02期
2 钱江;1570—1760年中国和吕宋贸易的发展及贸易额的估算[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山西今昔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2 ;山西省公路征收汽车养路费规则施行细则[J];山西政报;1949年03期
3 ;山西省W、省q過鄖&S脡缽Ψ╗J];山西政报;1951年05期
4 郭福祥;;明代尚宝司、尚宝监与宦官专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5 尹树国;明代六科制度述略及简评[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6 汪崇{|;明代隆庆年间盐政状况分析[J];盐业史研究;2001年03期
7 马建民;吴建伟;;再论“满俊事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高晓波;黄娜;;明代北京皇宫治安管理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郑宪春;;如何评价明末东江总兵毛文龙——对话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10 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生育之职及其相关习俗[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包国滔;;论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的治监之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澍;明代对河西走廊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0年
2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胡凡;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N];光明日报;2002年
3 陈光荣;明代贵阳洪边土司宋氏的兴与衰[N];贵州政协报;2001年
4 田澍(作者系西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明代甘肃的屯田与马政[N];甘肃日报;2000年
5 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周京南;明代帝王生活的真实写照[N];中国贸易报;2000年
6 王殿芝;古代帝王与法[N];中国档案报;2002年
7 何宁生;中国古代促官学法的措施及借鉴[N];光明日报;2002年
8 王霞;“午亭山村”之河的楼[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9 周简殷;八达岭由来[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10 汪桂海;明初大本堂考[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闫春;《四书大全》的编纂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邓洪波;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邱进春;明代江西进士考证[D];浙江大学;2006年
5 蔡明伦;明代言官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7 田冰;明代官员谥号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余清良;明代钞关制度研究(1429-1644)[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宗韵;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艳娟;明代女性贞节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年
4 陈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何瑞军;明代与日本足利幕府朝贡贸易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包诗卿;明代关羽信仰及其地域分布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毛雨辰;明代西北边镇边备及其得失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萍;论明人饮食文化思想的转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43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4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