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妖魔化的群体——清中期江南基层社会中的“刁生劣监”

发布时间:2018-05-05 06:10

  本文选题:刁生劣监 + 官僚集团 ; 参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历史叙事中的"刁生劣监"基本等同乡村恶棍,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作为有着较大的差别。朝廷和官员们对刁生劣监的叙述和评判,主要出于政治考量和利益因素。清王朝进入中期后,各种社会矛盾频发,不择手段地维护政权稳定,消灭具有社会动员能量的群体,是专制政权的头等大事。在涉及维稳这一核心利益时,中央政府不得不默许地方官员违反法制,侵害民众的合法权益。中央政府无法解决社会弊病和制造社会弊端的体制及腐败官员,只能打击这些弊病的揭露者和利用者。这种做法一方面进一步放任并激发了地方官员违法渔民的犯罪动机,更不利于清政权的稳定;另一方面,极大地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败坏了法治,使道咸以后的最高统治者越来越被地方官员所藐视,为随时发生的政治动乱埋下了祸根。而当各种危机显露后,专制政府需要一个被妖魔化的群体,作为不良政体和执政无能的替罪羊,承担社会积弊的罪责,"刁生劣监"基本是由于这一目的而被塑造出来的。
[Abstract]:In historical narration, "Diao Sheng Bad" is basically equivalent to rural villain,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its action in real life. The court and officials' narration and judgment of the bad prison were mainly due to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interest factors. After the Qing Dynasty entered the middle period, various kinds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occurred frequently. I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of the autocratic regime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regime by any means and to eliminate the groups with social mobilization energy. When it comes to the core interest of maintaining stabilit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to tacitly allow local officials to violate the rule of law and infringe 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annot solve the social maladies and the institutions and corrupt officials that make them. It can only crack down on the disclosures and users of these maladies. This practice, on the one hand, further laissez-faire and incites the criminal motives of local officials and fishermen, and is even more detrimental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Qing regime; on the other hand, it greatly weakens the authority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undermines the rule of law. The supreme rulers after Datham were more and more despised by local officials, laying the root of political turmoil at any time. When all kinds of crises are revealed, the autocratic government needs a demonized group, as a scapegoat for bad government and incompetent governance, to bear the blame for the accumulated malpractice of the society, and the "bad health supervision" is basically shaped for this purpos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中心;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11ZDIXM014)
【分类号】:K249;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翔;清帝国的盛衰之变[J];决策与信息;2005年Z1期

2 高翔;从“持盈保泰”到高压统治——论乾隆中期政治转变[J];清史研究;1991年03期

3 高翔;也论军机处、内阁和专制皇权──对传统说法之质疑,兼析奏折制之源起[J];清史研究;1996年02期

4 王跃生;;清代生监的社会功能初探[J];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04期

5 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对内阁、军机处和皇权关系的再认识[J];中国史研究;1997年04期

6 高翔;论清前期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杰玲;李寅生;;论《小豆棚》对《聊斋》的模仿和变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王裕明;晚清上海德安押当票探析[J];安徽史学;2003年06期

3 彭南生;近代江南地区工商业会馆、公所碑刻述论[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4 秦翠红;试论明清商人对职业戏班发展的积极影响[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5 范金民;;清代前期上海的航业船商[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6 张健;;传统社会绅士的乡村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7 郑超;;清代内阁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肖海军;;论我国商会制度的源起、演变与现状[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9 周执前;;国家法律制度变迁与清代前中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J];边缘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10 周文明;;官箴的规范意义: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自我控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祖文;;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马学强;;上海古村落变迁研究——宋元以来淡井村、永泉村、龙华村的演变[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3 朱华;冯绍霆;;试论清代上海地区房地产交易中的加叹[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4 王明所;范开庆;;近代上海市郊传统织布业的变迁——以南汇棉纺织土布业为例[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5 何力;;清代前期关税征管制度[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6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试探[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6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卢敦基;李慈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李关勇;文人·官员·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11年

7 蒋虹;论商号及其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黄健美;上海士绅李平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曾伟;《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敏;《杜骗新书》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6 汪晓健;明清徽商典当业盛衰与现阶段我省典当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蒋甲琛;晚清民国时期婺源茶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建峰;古代民事司法领域怜贫扶弱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琳;明清教师阶层与小说的人物塑造[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晖;清代江南寺田初探[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尚钺;;清代前期中W 社g之停n铩娀蛌|展[J];教学与研究;195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元琨;;锦衣廷杖与明代官僚心态[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毅;;明代专制政体对流氓文化恶性膨胀的催化[J];粤海风;1999年05期

3 冯佳;;西汉外戚与西汉政治[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杨俊才;;关于姜特立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中的定位问题——与余英时先生商榷[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宪文;;孙诒让遗文续辑(下)[J];文献;1990年01期

6 吴茂信;;陈tx历史价值的定位[J];岭南文史;2007年04期

7 柏桦;明代知县的关系网[J];史学集刊;1993年03期

8 王子今;秦代专制政体的奠基和“忠”的政治规范的定型[J];政治学研究;1995年01期

9 王彦;;论曹操霸府政治的合法性[J];管理观察;2008年20期

10 世华;;宋太祖是“贪杯”皇帝?[J];咬文嚼字;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栾成显;;论厂卫制度[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孙家洲;谈古代的“腹诽”罪[N];北京日报;2005年

2 孙家洲;汉武帝“盛世”之累:“诽谤”之法与思想专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勿日汗;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具共和政体特点?[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李成燕;明朝之历史地位辨[N];北京日报;2010年

5 叶树浓;明朝:曾经离近代社会很近[N];西江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苏鑫;汉代皇太子制度考述[D];吉林大学;2007年

2 孙大川;论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君臣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秀丽;“角色失范”:明代“问题皇帝”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朝阳;北宋名臣文彦博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46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46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