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仕成身份再辨——《潘仕成是行商而非盐商辨》商榷
本文选题:潘仕成 + 盐商 ; 参考:《学术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清人潘仕成的名园海山仙馆及《海山仙馆丛书》闻名于世,其传为多部志书所收载。然而,对他的身份是行商还是盐商,学者迭有争议。蒋祖缘否认梁嘉彬的盐商说,撰有《潘仕成是行商而非盐商辨》。本文对应蒋文论点逐一提出商榷意见,同时通过对同治《广州府志》本传及海山仙馆《尺素遗芬》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潘氏身份。结论为:从已有材料来看,不宜将潘仕成称为盐商,更没有理由称其为行商,并提出研究者不宜将近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都归结于与十三行相关的思维视野内。
[Abstract]:Pan Shicheng, a famous garden of Qing Dynasty, is famous in the world for his famous garden, the Seamount Fairy House and the Seamount Fairy Museum Series, which are collected by many historical books. However, the identity of his business or salt merchants, scholars are controversial. Jiang Zuyuan denied that Liang Jiabin's salt merchants said that Pan Shicheng was a merchant, not a salt merchant. According to Jiang Wen's argu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one by on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biography of Tongzhi "Guangzhou official Records" and the Haishan Xianguan "Qi Su Yi Fen", the author further discusses Pan's identity.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t is not suitable to call Pan Shicheng a salt merchant, and there is no reason to call it a line quoti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searchers should not attribute the modern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hanges of life to the perspective of thinking related to the thirteen lines of life.
【作者单位】: 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分类号】:K249;F27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晚清时期的茶税与徽州茶叶贸易[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魏霞,刘正刚;明清安徽与广东的贸易往来[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3 韩瑞军;;略论公行在清政府对外经济中的作用[J];商业研究;2006年21期
4 刘强;;重商主义?——十三行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评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9期
5 骆伟;岭南族群与谱牒探研[J];广东史志;2001年01期
6 刘泽生;一本旧书 两代学人 刘泽生梁嘉彬与蒋廷黻[J];广东史志;2001年02期
7 何龙宁;“哥德堡号”沉船与广州十三行研究[J];广东史志;2002年03期
8 王丽英;潘振承的成功之道[J];广东史志;2002年04期
9 叶显恩;世界商业扩张时代的广州贸易(1750~1840年)[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李庆新;;明代屯门地区海防与贸易[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雪萍;;论扬州盐商的儒贾性[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任智勇;;晚清海关二元体制沿革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C];2011年
3 王元林;林杏容;;近代大变局中的红顶行商潘仕成[A];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河;岭南建筑学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钰;利益集团与清末自主开放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何新华;夷夏之间:对1842—1856年清政府西方外交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陈实;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7 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D];天津大学;2004年
8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蒋建国;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王巨新;清朝前期涉外法律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蒋甲琛;晚清民国时期婺源茶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连星星;美国广州领事报告与早期中美关系(1784-1844)[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牟晓林;十八世纪中国瓷绘西洋人物图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艺梅;梁鼎芬文学创作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栗叶;罗伯聃与《华英说部撮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武群;广州近代建筑砖砌体墙保护与修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哲舜;伍家园林[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栗彩艳;十三行制度生成文化基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田洁;海上漂浮居住模式规划开发构想[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忠;清代汉口盐商研究[J];盐业史研究;1993年03期
2 张全盛;晋商的兴起[J];沧桑;2001年S2期
3 卜永坚;清初歙县槐塘程氏的文化建构[J];史林;2004年05期
4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J];晋阳学刊;1991年02期
5 黄国信;藩王时期的两广盐商[J];盐业史研究;1999年01期
6 吴海波;明清两淮盐商的资本来源、增值及其特点[J];兰州学刊;2005年04期
7 王巨新;;清朝前期的商欠案及其解决[J];安徽史学;2007年05期
8 林永匡;清初的两广运司盐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9 张皓;略论明代盐商资本的形成与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10 李克毅;清代的盐官与盐政[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丽萍;王勇红;;清代河东盐“课归地丁”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三谋;任建煌;计萍;;清朝有关解盐的缉私活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孙晋浩;;徐继ul的盐政思想[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倪玉平;;清代两淮盐政改革论纲[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5 许敏;;关于明代铺户的几个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6 蔡鸿生;;俄美公司与广州口岸——“俄罗斯夷船来广贸易”考略[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二辑)[C];1986年
7 妹尾达彦;赵强;;唐代江淮盐税机关考论[A];唐史论丛(第七辑)[C];1998年
8 周远廉;谢肇华;;明代灶户的分化[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9 李三谋;;明代食盐贸易与边防边垦[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2005年
10 王波;;明清时期淮盐走私的形式、原因和治理[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良曦;自贡盐商驰骋西部的商帮[N];自贡日报;2010年
2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朱诚如;一件纠劾大案如何不了了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刘铁军;盐商与扬州[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记者 何瑞琳 郭义富;卢氏盐商住宅重现原貌[N];扬州日报;2006年
5 梁小民;盐业专卖下的官商勾结[N];南方周末;2006年
6 辛国强;清代江北的民间自救[N];中国社会报;2011年
7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张小也;清代盐商的真实困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 徐锋;十三行现象:先走一步如何步步领先[N];广州日报;2006年
9 专栏作家 李国荣;清宫档案解读《帝国商行》[N];中国档案报;2006年
10 记者 周祚;清十三行流金淌银富可敌国[N];广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明;清朝前期盐政与盐商[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海波;清中叶两淮私盐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3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阳;明代两淮盐商之囤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治国;北宋榷盐制度下国家与盐商关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杜亚然;洋行商人经营不善的原因探讨(1760-1842)[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赖彩虹;清代两广盐法改革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艮平;清代苏中地区慈善事业述论[D];苏州大学;2013年
6 陈学英;五代盐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华云;闽茶的广州港外销(1757-1842)[D];暨南大学;2008年
8 郭永朝;明代开中盐法产生及其嬗变的经济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闾新华;明清时期扬州下层小民经济生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季静兰;清代“川盐济楚”下四川井盐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34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34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