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代汉侍卫与绿营
本文选题:汉侍卫 + 绿营 ; 参考:《历史档案》2014年01期
【摘要】:清代的侍卫中,除了三旗侍卫与宗室侍卫之外,还有汉侍卫。奕赓在《侍卫琐言》中谈到汉侍卫是通过武举选拔的侍卫,但考察清代官书档案,会发现除通过武举选拔汉侍卫以外,还包含遣子入朝、督抚荐举、水师侍卫等多种方式,汉侍卫选拔呈现多元化。这些选拔方式与绿营制度相结合,使得中央提高了对于绿营的掌控力。
[Abstract]:In the Qing Dynasty, in addition to the three flag guards and clan guards, there are Han guards. Yi Geng mentioned in "the simple words of the bodyguard" that the Han bodyguards were selected by the military. However, by examining the records of the official books of the Qing Dynasty, it will be found that in addition to selecting the Han guards by the military, there are also many ways of sending children into the dynasty, caressing and recommending them, and the watermen and waiters, and so on. The selection of Chinese guards and guards is diversified. These selection methods combined with the Green Camp system, so that the central to improve the control of the Green Camp.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D691;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志明;雍正朝引见制度的若干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05期
2 常江;;清代侍卫制度[J];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03期
3 赵彦昌;;明清揭帖考[J];山西档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明;清代督抚保题绿营武官的人事权[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2 苏全有;;有关清末财政问题的两点思考[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3 周晓光;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刘咏梅;试析清初汉军旗人的特点——兼论清初重用汉军旗人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欧阳跃峰;关成刚;;邪恶之花未必只结罪恶之果——晚清社会转型之际捐纳的客观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朱家元;;袁世凯编练新式陆军军费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7 黄飞;黄伟;;清政府的矿务政策与中英铜官山矿务交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陈喜波,颜廷真,韩光辉;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颜廷真,陈喜波,韩光辉;清代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圆晴;;清代满汉官制:以侍卫的升迁为中心[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哈斯巴根;;清初的巴克什与满蒙关系[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程禹文;;从诂经精舍和学海堂看阮元的办学特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蔡家艺;;准噶尔的农业——准噶尔社会经济初探之二[A];蒙古史研究(第一辑)[C];1985年
6 王硕;;《红楼梦》在满族文化研究中的价值[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2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8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苟海林;市场与区划:清代至民国江南市镇的区域建构与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敏捷;明清广东地震灾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张秀红;姚碧、汪志伊的《荒政辑要》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李海华;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冯尔康;清代引见履历档案的史料价值——以雍正朝为例[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04期
2 王剑;论明代密疏言事的职能资格[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J];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4 黄十庆;清代的引见制度[J];历史档案;1988年01期
5 刘古卓;古代文秘工作的经验教训[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6 王剑;论明代密疏的处理[J];史学月刊;2004年10期
7 王剑;论明代密疏的保密制度[J];文史哲;2004年06期
8 童昭彦;古代文书“揭帖”考[J];浙江档案;199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军;周湘荣;;论清代监察体制的三重性[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王月;;清代八旗补放绿营武官问题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6期
3 麻健敏;;清代福州满族社会教育形态的演变及其影响[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媚;;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沿革考[J];岭南文史;2008年04期
5 金悦;;清代东北地区的“流人”[J];满族研究;2008年04期
6 黄文斌;;略论雍正初年的耗羡归公政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0期
7 李国荣;;雍正帝惩处克扣官员[J];中国档案;1990年06期
8 王道瑞;;清代未及颁发的“四色龙勋章”[J];紫禁城;1991年05期
9 李国荣;;雍正帝力刹摊派之风[J];紫禁城;1988年05期
10 安双成;清代养育兵的初建[J];历史档案;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2 韦云彪;;简论“南笼起义”后布依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3 刘小龙;;清代铜山班兵戍台湾[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张杰;;第十五讲 乾隆皇帝与宠臣和坤[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5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6 于善浦;;雍正陵寝选址史事[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7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翠微;;论宇文护之死[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徐心希;;嘉庆、道光年间越南铜钱流入的原因与清政府的查禁政策[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郭蕴静;;试论清代并非闭关锁国[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宝英;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奉行“一口通商”政策始末[N];中国档案报;2006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倪玉平;谈清代的“荒政”[N];北京日报;2008年
3 刘铁军;盐商与扬州[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张希清;“恩由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N];文汇报;2002年
5 南开大学教授 冯尔康;二百年疑案再断:雍正继位问题考实[N];北京日报;2010年
6 夏冬波;闻名中外的镇海保卫战[N];江淮时报;2006年
7 屈春海;雍正帝寻访治病术士[N];中国档案报;2001年
8 刘丹;清政府实行“宝星”奖赏制[N];团结报;2000年
9 沈岩;略论马尾船政文化[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宋育红;宋门两代三将军[N];白银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甫荣;北魏中央集权过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苗月宁;清代两司行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周邦君;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新满洲”研究(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夏卫东;清代科举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何玉红;南宋西北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2 段佩君;清代台湾人口地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璐;清代蒙古行政法律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谭小军;清代江西民间秘密教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建民;清代杀虎口税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包翠珍;清代蒙古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姚伟;清代政治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王攀;试论清代抚边名将岳钟琪及其历史作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慧勇;清代东北移民文化与传统风俗变迁[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34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3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