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区设置看汉晋之际皖南丘陵开发探究
本文选题:政区 + 两汉 ; 参考:《求索》2013年06期
【摘要】: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地形气候土壤水患等恶劣的自然条件都是限制皖南丘陵开发速度的桎i[。铜等自然资源给皖南丘陵北部平原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南部山区则依然被环境、民族与政治等束缚。皖南地区劳动人民逐步改善着生活环境,而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和三国割据,迫使中原士人纷纷南渡,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孙吴对蛮越的开发也进展顺利,逐步深入。皖南丘陵开发的基石已经夯实,全面深入的开发也将逐步展开。
[Abstract]:In the age of low productivity, harsh natural conditions, such as topography, climate, soil flooding, etc. Copper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have brought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to the northern plain of southern Anhui hilly areas, while the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s are still constrained by environment, nationality and politics. The working people in southern Anhui were gradually improving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melee fighting between warlords and the separation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forced the Central Plains scholars to cross southward one after another, bringing abundant labor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Sun Wu's development of Manyue was progressing smoothly. Step by step.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ern Anhui hilly area has been rammed up, and comprehensive and deep development will be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F127;K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振鹤;汉武帝十三刺史部所属郡国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2 张崇根;;三国孙吴境内的少数民族—山越[J];历史教学;198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魏宏灿;;建安时期的天灾对建安文学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王竞;;王斱《四六话》与古代骈文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王思豪;;论桐城派古文选本中的古赋思想——以《古文辞类纂》等主要古文选本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何丽华;东汉封君之封地地理分布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石亚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经济思想——以曹操、诸葛亮、袁准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赵凯;;汉魏之际“大冀州”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5 秦臻;;四川东汉陵墓石兽所见丧葬艺术赞助人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孔祥军;;《汉书·地理志》盐官考[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彭安玉;;六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镇江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开发[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学智;;王夫之对明代严刑峻法的批判——以《尚书引义·舜典》为中心[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10 张敏;;魏晋南北朝门客阶层述论——以非卑微化门客为中心[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吴雯雯;泰山岱顶人文景观的历史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成朝晖;“国风”与南北朝民歌中民间爱情诗的比较[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新;论两汉乡村社会中的宗族[J];文史哲;2000年04期
2 秦进才;;《孝经》在两汉的传播[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郭黎安;六朝史研究的新收获——评胡阿祥著《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J];江海学刊;2002年02期
4 赵沛;分财异居:两汉豪族之家社会生活的基本形态[J];南都学坛;2003年04期
5 杨更兴;;两汉巴蜀经学略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张剑光,邹国慰;略论两汉疫情的特点和救灾措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薛国兰;;两汉文献总汇 一代国学巨献[J];中国出版;2011年01期
8 陈文英;两汉时期“汝半朝”探源[J];天中学刊;1996年02期
9 徐鸿修;秦汉时期两次大规模更改地名的比较[J];文史哲;1997年02期
10 康玉庆;曹魏时期山西境内政区的变化[J];太原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运中;;杨吴、南唐政区地理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2 王卫婷;;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地志略述(摘要)[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秋银;;“竹林七贤”的由来与性质[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市场体系和多样化的市场类型[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庆江;;明代云南东西交通线上政区治所城镇的城池[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葭森健介;;门阀“贵族”支配及“清”的理念[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许蓉生;;从河东薛氏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豪强的发展道路[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R壣僖,
本文编号:1945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4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