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层次的“天下”与有差别的“政区”——兼论秦汉天下格局视域下的人群划分与认同建构
本文选题:秦汉 + 天下格局 ; 参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秦汉社会存在两种"天下":一种在地域上总括塞内"中国"与塞外蛮夷,另一种则仅包含塞内"中国"之地。但总体而言,"天下"以"中国"为核心,"中国"又以"内郡"为核心是秦汉天下格局的基本构造。一方面,"天下"内的人群被划分为多种层次、多个部分,助长了各人群之间关于彼此族群身份的交争;另一方面,多种层次、多种"核心"与"边缘"的划分及各种可用来建构新认同的资源的存在,也为各人群间的重组与分解提供了多种可能。
[Abstract]:There are two kinds of "world" in the society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one is to sum up the "China" and the barbarian outside the cordon, and the other is to include only the "China". But generally speaking, the core of "China" is "China" and "Inner County" i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world pattern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On the one hand, the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is divided into many levels and parts, which encourages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various groups about their ethnic ident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many levels. The division of "core" and "edge" and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resources that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a new identity also provide a variety of possibilities for the reorganiz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various groups of peopl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廖伯源;;论东汉定都洛阳及其影响[J];史学集刊;2010年03期
2 朱圣明;;试论汉代西南夷地区的人群划分——以不同场景变换为视角[J];史学月刊;2012年04期
3 鲁西奇;;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概念与分析理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尹建东;;天下观念与华夷边界:从先秦到秦汉的认识转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梅梅;;秦汉的典属国与大鸿胪[J];青海师专学报;2008年05期
2 魏俊杰;;慕容燕迁都探析[J];齐鲁学刊;2011年03期
3 周珊珊;徐锋;;论西汉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措施[J];求索;2011年12期
4 李鸿宾;;唐朝的地缘政治与族群关系[J];人文杂志;2011年02期
5 杨民;;“一统化”与“多元性”:观察秦汉魏晋巴蜀史的重要线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代国玺;;坑儒一事真伪辨——与李开元先生商榷[J];史学集刊;2012年01期
7 张小稳;;《中国传统行政思想》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新思路[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2期
8 王绍东;;论秦始皇的理论创新[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李振宏;;“天高皇帝近”:一个重要的中国思想史命题——雷戈《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评介[J];史学月刊;2007年10期
10 雷戈;;两汉郡守的教化职能——秦汉意识形态建制研究之一[J];史学月刊;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鸿宾;;当代民族关系的模式、成因与境遇——“二元制”与“民族—国家”模式构建下族群关系的思考[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林永强;;汉代“葆部”的社会治安功能考论[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2 石硕;汉代的“{p都夷”、“旄牛徼外”与“徼外夷”——论汉代川西高原的“徼”之划分及部落分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王明珂;;由族群到民族:中国西南历史经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11期
4 邹立波;;汉代西南之“徼”与“徼外”夷——从文献记载看史家对西南夷人群的区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3期
5 陈东;;汉代西南夷之“徙”及其去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6期
6 李大龙;西汉王朝藩属体制的建立和维系[J];学习与探索;2005年03期
7 古永继;;秦汉时西南地区外来移民的迁徙特点及在边疆开发中的作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李学勤;论■公v杓捌渲匾庖錥J];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鹏江;秦汉简牍的文化价值[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王杰;;知微知著 立德立言之作 周贵佃教授《秦汉思想史》读后[J];博览群书;2002年08期
3 翟麦玲,张荣芳;秦汉法律的性别特征[J];南都学坛;2005年04期
4 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王彦辉;于凌;;浅议秦汉官吏法的几个特点[J];史学月刊;2006年12期
6 阎盛国;;论秦汉时期处置归附少数民族及其外来降者举措[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黄朴民;;“大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J];学海;2008年05期
8 李秋香;;秦汉民间信仰文化认同功能研究综述[J];天中学刊;2010年03期
9 刘敏;;“二重证据”看秦汉下层民思想的两个特色[J];历史档案;2010年03期
10 李宇;;试论先秦秦汉时期的射箭理论[J];文博;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彭修银;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的新创获[N];文艺报;2008年
2 韩钊;秦汉文物展:中意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N];陕西日报;2006年
3 宋亚平;县官权限大小的利弊[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爱清;秦汉乡里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于琨奇;秦汉小农与小农经济[D];北京师范大学;1988年
3 谢彦明;秦汉京师治安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秋香;文化认同与文化控制:秦汉民间信仰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上官绪智;秦汉军队后勤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吕红梅;秦汉士人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谢绍瀊;秦汉西北边地治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何海龙;边缘之拓治[D];厦门大学;2007年
9 文霞;秦汉奴婢法律地位及其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芳芳;试论秦汉“少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岳岭;秦汉妇女权益和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颜娟;秦汉祭天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峰;秦汉奴婢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谢彦明;秦汉京师治安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展;秦汉上书制度[D];西北大学;2002年
7 温慧辉;论秦汉妇女的较高地位及其原因[D];河南大学;2002年
8 邹忠;秦汉农民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国誉;试论秦汉刑罚中的赦与减免[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明慧;简牍所见秦汉诉讼制度[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60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6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