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四书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6 08:20

  本文选题:元代 + 《四书》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摘要】: 在四书学史上,元代百年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历史时期。本文主要从元代四书学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元代四书学官学地位的制度化及其影响、元代四书学的地域分布与学术师承、元代四书学的学派谱系及其特征等方面,对元代四书学进行考察,并对其在学术史上的实际地位作出评价。 南儒赵复在蒙古征伐南宋的战争中被俘北上,讲学太极书院,正式开启了四书学在北地的传播。四书学北传对北方传统的章句训诂之学造成了强烈冲击,许衡、刘因等北方大儒开始转向《四书》义理之学的探研。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统治者,在与汉人、汉文化的广泛接触中,也逐渐意识到儒家学说对于稳固政权的重要性,并最终选择了“以儒治国”的文化政策。尽管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所反复,四书学的内容却逐渐得以凸显。有元一代四书学,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四书学非但没有在南宋朱熹时代进入官学领域,反而在“庆元党禁”中遭遇厄运,饱受打击。尽管自南宋理宗以来,四书学逐渐从民间走向官方,并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官学化,却始终未以一种国家制度的形式加以认可。元仁宗皇庆、延祜年间恢复科举,在考试科目中正式规定第一场即从《四书》内出题,且只能依据朱熹的章句集注,这便首次在国家制度层面确立了四书学的官学地位。四书学官学地位的制度化对元代学风具有强大的指挥功能,四书学因此在元代社会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普及。元代国子监和各地乡学等教育机构,,也以《四书》及《小学》作为首要习学的教材。四书学官学地位的制度化,还使元代四书学具备了明显的科举化特征,出现了不少专为科考而撰的四书学著作。 从四书学的分布格局上考察,元代四书学大致形成了北方地区、江浙行省利江西行省三个学术中心。朱熹生前学术活动最为集中的福建地区四书学变得相对萧条,学术交往较为频繁的湖湘地区,四书学的分布更是极为稀少。这是朱子学在元代传布的新趋向,与元代政治中心的北移直接相关。从四书学者的学术师承上考察,北方四书学中心的形成肇始于江汉赵复,江浙行省和江西行省两个四书学中心,则主要导源于朱熹的高第黄iΑ

本文编号:2026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26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9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