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里与张仪外交思想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8-06-16 12:45

  本文选题:马基雅维里 + 张仪 ; 参考:《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摘要】: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外交思想产生于意大利从封建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形成于意大利国内割据政权林立的分裂时期;张仪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外交思想则形成于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战国七雄”争霸的历史时期。本文通过对他们外交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国家间现实外交的影响,以及外交策略、外交战略和影响力等方面的比较,来探讨他们对世界外交思想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意义,并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Abstract]:Machiavelli was a statesman and diplomat of Italian Renaissance period. His diplomatic thought originated from the historical stage of Italy's transition from feudal Middle Ages to capitalism and formed in the split period of Italian internal separatist regime. Zhang Yi was also a statesman and diplomat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China. His diplomatic thought was formed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Seven Xiong warring States" struggle for hegemony in China's transition from slave society to feudal society. By comparing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ir diplomatic thoughts and the influence of realistic diplomacy among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 diplomatic strategy, diplomatic strategy and influ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ir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plomatic thought in the world. And from which to gain useful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31;K5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雁飞 ,陆广泉 ,孟庆保;浅探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王艳;谢军;;责任问题的价值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朱理;;论我国行政价值的失范与重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张传文,张红;试论道德与法律的矛盾运动——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分析对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李明宇;李丽;;科教兴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9 龙腾飞;徐荣国;施国庆;;城市拆迁的满意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10 于洪波;;马克思的经济表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创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叶险明;;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的几点思考——兼论矛盾与和谐辩证法的限定问题[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6 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A];“200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李少静;;国际化进程中的北京农学院主体意识探微[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8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田鹏颖;;马克思和康德“两种实践”观的本体论隐喻——试从社会技术哲学视角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杜秀娟;陈凡;;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炜;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金融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陈则孚;知识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黄颂;自然法观念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7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皮立波;现代都市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9 杨庆媛;中国城镇土地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10 贺朝霞;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瑞;公民社会与政府治理范式的变革[D];云南大学;2008年

2 郭红明;论马克思的自由观[D];河南大学;2008年

3 张科;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孟燕燕;论基于网络文化背景的教师发展[D];河南大学;2008年

5 陈留彪;洛克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思想及其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黄一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王晓林;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谢卫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026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26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8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