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原因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8-06-16 15:58

  本文选题:西汉 + 张骞 ; 参考:《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讨伐匈奴的胜利和西域屯垦促进了丝路贸易,而由政府主导的对外贸易、丝绸作为传统商品的优势,以及中转贸易的桥梁作用和兴盛的国际市场,带来了丝绸之路在西汉走向繁荣。这些因素对我国新时期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During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Zhang Qian sent to the Western region to open up the Silk Road. The victory of the Xiongnu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s promoted the silk trade, while the foreign trade dominat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superiority of silk as the traditional commodity, the bridge function of the transit trade and the flourish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Brought the Silk Road to prosperity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se factors are still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a.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4LZUJBWZY024)
【分类号】:F752.7;K2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静;;试论清代甘肃的茶马之制和茶法变革[J];兰州学刊;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共乐;;“赛里斯(Seres)遣使罗马”说质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马慧颖;肖圣颖;;浅议环保主义影响下的服装设计[J];才智;2009年06期

3 于民;;论中世纪前期欧洲的商业交往——兼对相关研究争论述评[J];东方论坛;2010年01期

4 干福熹;;玻璃和玉石之路——兼论先秦前硅酸盐质文物的中、外文化和技术交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冯敏;;丝绸之路传入物品考——以宁夏境内几种常见物品为中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张琨;孙明艳;;浅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及其意义[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李次弟;;葡萄的中国缘——浅析葡萄与葡萄酒的传入[J];考试周刊;2011年51期

8 马慧颖;;Brief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inciple of Fashion Design[J];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9 李瑞哲;;古代丝绸之路商队的活动特点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王岳川;;后东方主义与中国文化身份[J];理论与创作;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瑞哲;;丝绸之路上粟特人的商业活动蠡测[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才吾加甫;;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宗教[A];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翠芳;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郭云艳;中国发现的拜占廷金币及其仿制品研究[D];南开大学;2006年

3 李瑞哲;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陆路丝绸之路上的胡商[D];四川大学;2007年

4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葛铁鹰;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朱文涛;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晰;汉服论[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8 姚玉成;唐宋时期中原少数族裔行迹考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郭筠;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邹维一;汉代周边对中原文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小红;文明互动中的古罗马与东方[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璐;中国古代花鸟玉器刍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万宏;20世纪西北地区古代中外工艺美术交流研究的回顾[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智明;隋末唐初陇右割据政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丹;汉代马雕塑的造型艺术探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6 罗越;近代安东地区蚕丝产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永杰;弗罗鲁斯史学述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丹;唐诗中的胡姬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梁富国;竺法护与鸠摩罗什入华传教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张明宇;从新疆出土纺织物看汉唐时期西域文化的多样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制度和习惯法[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2 郎樱;论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J];西域研究;2001年04期

3 田澍;明代河西走廊境内的西域贡使[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03期

4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社会生活[J];西域研究;2002年01期

5 赵荣织;纷乱时期中原封建王朝对西域的管辖[J];西域研究;2002年02期

6 李迪;两唐书《西域传》中的科技史料[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黎蔷;20世纪西域古典戏剧文本的发掘与研究[J];文学遗产;2003年04期

8 郎樱;西域歌舞戏对中原戏剧发展的贡献[J];西域研究;2003年01期

9 牛锐;2002年西域史研究综述[J];西域研究;2003年03期

10 贺萍;两汉时期西域的汉族及其对开发建设西域的贡献[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莫任南;;中国和欧洲的直接交往始于何时[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2 莫任南;;汉代有罗马人迁来河西吗——骊轩县的起源问题[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3 李培栋;;鱼豢“发蒙”[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4 王子今;;汉匈西域争夺背景下的龟兹外交[A];龟兹学研究(第五辑)[C];2012年

5 张小军;;东汉“以战去战”策略对经营西域的影响[A];龟兹学研究(第五辑)[C];2012年

6 朱顺金;;浅谈隋唐时期龟兹白氏政权之始末[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松浦友久;张采民;;李白的出生地及家世——以异族说的再研究为中心[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8 竹云;;论张骞“凿空”在历史上的贡献[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9 殷晴;;班氏家族与汉代西域[A];龟兹学研究(第五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池玉玺;西域黄沙下的汉文古籍[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张绪山;《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的一段希腊神话[N];光明日报;2006年

3 王时样;喀什噶尔——西域商贸第一城[N];喀什日报(汉);2007年

4 牛锐;谁怯轮台万里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杜洁芳;他们的经历是新疆历史的一部分[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赵玉霞 陈健;西域狮子舞觅踪[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7 李冬君;世界文明的会所[N];经济观察报;2014年

8 李晟 李昱 李昌;世界都市 国际名城[N];大同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朱志升 通讯员 罗文苹 王建强;库车发现汉唐西域最大冶炼遗址[N];阿克苏日报;2009年

10 国际关系学院 贾作林;王国维“拨头”商榷[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永强;两汉时期的西域及其经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罗木图;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及统治措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冬影;西域艺术在现代中国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3 任艳荣;“张骞凿空西域”历史现象再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王颖;耶律楚材西域诗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朱叶;唐朝西域防御体系述评[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姚春梅;唐代西域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崔丽芳;西汉使匈奴、西域使者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王虹霞;由汉至唐西域乐舞的传入及其传播特点[D];河南大学;2003年

9 宋迎春;唐代汉文化西传西域与东传日本的比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杨冬梅;论唐代西域乐舞诗的文学审美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7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27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6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