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塾师的教育奇迹:明代杨范的教育与学术活动考

发布时间:2018-06-16 17:20

  本文选题:明代科举 + 杨范 ; 参考:《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杨范沉潜乡村,从事私塾教育,是杨氏由经济富户转向文化家族的开始。正是有了教育积累,镜川杨氏逐步成为科举家族,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在理学上,介于慈湖心学与程朱理学之间,擅长《易经》。在史学上,他曾与修地方志、实录资料,尤其擅长诗歌创作,是明初宁波著名诗人之一。由杨范我们可以一窥明代前期底层塾师教育生活方式及学术活动。
[Abstract]:Yang Fan-Shen-Qian village, engaged in private school education, is the beginning of Yang's transition from a wealthy economic family to a cultural family.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education, Yang Jingchuan gradually became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family, he is a link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Neo-Confucianism, between Cihu Heart and Cheng Zhu Neo-Confucianism, is good at the Book of changes. In historiography, he was one of the famous poets in Ningbo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From Yang Fan we can have a glimpse of the educational life style and academic activities of the lower class teachers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明代的科举家族:以宁波杨氏为中心的考察”(11FZS024) 宁波社科基地浙东文化研究项目“宁波杨氏家族及学术研究”(JD10ZD04)
【分类号】:G529;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宝良;;“富不教书”:明清塾师之生存状态及其形象[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威;;论清代乡村塾师馆居生活的孤寂及其调适[J];贵州文史丛刊;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彦聪;村童闹学图:一个扑朔迷离的场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宝良;明代幕宾制度初探[J];中国史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日根;;明清时期失意举子的职业走向[J];考试研究;2008年01期

2 蒋威;;明清时期塾师业外活动收入及其原因与影响[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姜振逵;;明代塾师生存状态探析——以潮州府为例[J];兰台世界;2011年11期

4 蒋威;;明清时期塾师和东家的关系与交往初探[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刘晓东;;晚明塾师的“觅馆”与“聘期”——兼及塾师生活模式及其职业精神的演变[J];求是学刊;2010年01期

6 徐梓;;现代私塾的意义和局限[J];中国教师;2009年23期

7 宋燕鹏;张素格;;北周麟趾学士的设置、学术活动及其意义[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易红;;“职业”与“身份”夹隙中的明代士人群体——《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评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刘增丽;;明清中原私学的教学及管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陈学孔;;邢宥与塾师[J];今日海南;199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室学术活动简况[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2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严春华;;从碑志文看中唐时期的私学与家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吴海波;;两淮盐商与清代文教事业[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程俊松;郑板桥出联训塾师[N];法制日报;2000年

2 刁丽伟;清初文化流入对东北地域文化开发的贡献[N];光明日报;2006年

3 记者 施建华;青海省黄南州根顿群培研究学会成立[N];黄南报;2006年

4 余芳;江苏省文物理论创新工作全面展开[N];中国文物报;2006年

5 林盛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蔡新(一)[N];闽南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彭代英;第十三届明史国际学研会在潭闭幕[N];湘潭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夏斐;社科院南宋史研究基地落户杭州[N];杭州日报;2011年

8 吴雅婷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近年中国台湾宋史学界的新动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清代宫廷史研究会副秘书长 李国荣;清宫史研究这二十年[N];中国档案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鲍永军;汪辉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恩俊;复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室龙;明清徽州的塾师[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广红;汉代长沙国学术述论[D];兰州大学;2008年

3 张振广;胡虔学术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以凤;西汉孔氏家学及“伪书”公案[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亚洲;张穆及其《蒙古游牧记》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6 邹挺超;朱熹的交往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刘仁霞;钱大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振丽;清代东北地区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徐海峰;清代山东义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7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27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1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