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朝对来华九姓胡人的管理
本文选题:九姓胡 + 投化胡家 ; 参考:《西域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唐代留居中国的九姓胡人身份分为著籍者、非著籍者、"投化胡家"和"胡客"四大类。著籍者被视为"归朝"者;非著籍者被称为"兴生胡"("兴胡")"客胡";"投化胡家"应是在唐朝定居并在某地登记、著籍不满10年的中亚胡人;以贡使或质子身份来华的九姓胡人被称作"胡客"。对于这四类九姓胡,唐朝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
[Abstract]:The identity of the nine family names in China in the Tang Dynasty wa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the books of the books, the non writers, the "Hu family" and "Hu guest". The non writers were regarded as "returning to the north"; the non writers were called "Xing Sheng Hu" ("Xing Hu") "Hu", "Hu family" should be settled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registered in a place for less than 10 years. Hu's nine surname Hu is called "Hu guest". For these four types of nine surnames Hu, the Tang Dynasty government adopted different management methods.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唐朝与中亚诸胡关系史研究”(项目编号:10YJA770061)的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荒川正晴 ,陈海涛;唐帝国和粟特人的交易活动[J];敦煌研究;2002年03期
2 大津透,苏哲;唐律令国家的预算——仪凤三年度支奏抄·四年全金部旨符试释[J];敦煌研究;1997年02期
3 葛承雍;唐代长安一个粟特家庭的景教信仰[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4 韩香;隋唐长安中亚人考索[J];人文杂志;2001年03期
5 阎文儒;唐米继芬墓志考释[J];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02期
6 尚衍斌;唐代入华“兴生胡”的社会权益评析[J];西域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郑炳林,王尚达;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J];中国藏学;1996年04期
3 陆离;;敦煌文书P.3885号中记载的有关唐朝与吐蕃战事研究[J];中国藏学;2012年02期
4 冯培红;客司与归义军的外交活动[J];敦煌学辑刊;1999年01期
5 张元林;;论莫高窟第285窟日天图像的粟特艺术源流[J];敦煌学辑刊;2007年03期
6 张元林;;观念与图像的交融——莫高窟285窟摩醯首罗天图像研究[J];敦煌学辑刊;2007年04期
7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寺院香料的科征与消费——读《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乾元寺科香帖》札记[J];敦煌学辑刊;2011年02期
8 颜廷亮;敦煌文化中的道教及文化[J];敦煌研究;1999年01期
9 陈海涛;敦煌粟特研究历史回顾[J];敦煌研究;2000年02期
10 彭金章;从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发现看古代文化交流[J];敦煌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晓星;寇甲;;西魏至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的史姓[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石云涛;;3—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荣新江;;萨保与萨薄: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粟特商队首领[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4 陈玮;;中古胡系民族之流动——对公元5~10世纪宁夏区域粟特人的历史考察[A];历史学的省思与展望——第三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辉;汉译佛经中的宿曜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进华;变通与创新:宇文融与盛唐时代[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温翠芳;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董永强;四至八世纪吐鲁番的多民族问题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郭云艳;中国发现的拜占廷金币及其仿制品研究[D];南开大学;2006年
8 李瑞哲;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陆路丝绸之路上的胡商[D];四川大学;2007年
9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卿;唐代营州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3-7世纪高昌服饰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刘璐;中国古代花鸟玉器刍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笋;吐鲁番出土高昌国时期楷书书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马万宏;20世纪西北地区古代中外工艺美术交流研究的回顾[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阴朝霞;唐代河东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亚晶;晋唐吐鲁番地区饮食文化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丽娜;北朝与萨珊王朝的经济文化交流[D];山西大学;2011年
8 王立恒;鄯善国丝织业与丝路贸易[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9 杨景平;北朝在华粟特人服饰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10 李焱;唐代冲突法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达;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2 卢兆荫;;何文哲墓志考释——兼谈隋唐时期在中国的中亚何国人[J];考古;1986年09期
3 周伟洲;唐代六胡州与“康待宾之乱”[J];民族研究;1988年03期
4 阎文儒;唐米继芬墓志考释[J];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02期
5 贺梓城;;唐王朝与边疆民族和邻国的友好关系——唐墓志铭扎记之一[J];文博;1984年01期
6 李伯毅;唐代景教与大秦寺遗址[J];文博;1994年04期
7 林梅村;;粟特文买婢契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J];文物;1992年09期
8 李方;;唐西州的译语人[J];文物;1994年02期
9 程越;粟特人在突厥与中原交往中的作用[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李鸿宾;论唐代宫廷内外的胡人侍卫——从何文哲墓志铭谈起[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川;谈胡说蕃 更上一层——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评议[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2 董少新;互证以求真——试谈《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之史料运用[J];学术研究;2000年03期
3 徐素琴;试论唐代的“兴胡之旅”[J];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4 蔡鸿生;唐代社会的穆姓胡客[J];中国史研究;2005年S1期
5 李树辉;;西州“贞元七年没于西蕃”中的“西蕃”是指吐蕃吗——兼论《辞海》“西蕃”词条的释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李树辉;唐代粟特人移民聚落形成原因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刘铭恕;丝路掇琐[J];敦煌学辑刊;1984年01期
8 苏鲁格;蒙古与突厥[J];蒙古学信息;2003年03期
9 付永聚;唐代的涉外婚姻[J];人文杂志;1994年03期
10 许序雅;唐朝在中亚建立的防御体系述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博翼;;跋《明秦府承奉正康公墓志铭》[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本文编号:2036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3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