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思想研究
本文选题:桑弘羊 + 政治思想 ; 参考:《兰州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桑弘羊是西汉著名的理财家,其经济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颇为深远,然而并不能因此忽略他的政治思想和法治思想。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盐铁论》中桑弘羊与贤良文学的论辩,以及他们之间思想的差异,阐述并批判了桑弘羊的经济、政治和法治思想,进而指出政治思想是桑弘羊思想的基础,而强化君主专制又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和全部思想最为重要的支撑点。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说明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并考察了前人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对桑弘羊的生平作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他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状况。第三部分主要从尊君、重利轻义、因时变革、治边等四个方面对桑弘羊的政治思想进行阐述。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实践,并对其作出评价。第五部分阐述了桑弘羊尚法重刑的法治思想。最后一部分是对桑弘羊思想的小结,指出君主专制是桑弘羊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支撑点。
[Abstract]:Sang Hongyang is a famous financial man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whose economic thought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but his political thought and rule of law thought can not be ignored.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rguments between Sang Hongyang and Xianliang Literature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is paper expounds and criticizes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legal thoughts of Sang Hongyang, and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the political though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thought of Sang Hong-yang. Strengthening autocratic monarchy is the core of his political though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supporting point of his whole thought.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introduction explains 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and review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predecessors. The second par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life of Sang Hongyang, and analyzes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situation of his time. The third part mainly expounds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Sang Hongyang from four aspects: respecting the monarch, emphasizing profit over righteousness, changing time and ruling the edge. The fourth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economic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Sang Hongyang and evaluates it. In the fifth part,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rule of law thought of Sang Hongyang's severe punishment. The last part is the summary of Sang Hongyang's thoughts, pointing out that autocratic monarchy is the core and supporting point of his ideological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荆媛;;老子“无为”政治思想解读[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春心;;西汉是这样平抑物价的[J];文史月刊;2011年08期
3 刘桥生;周家荣;;民主语境下孟子政治思想的角色评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朱军;;南宋朱松的政治思想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5 陈铁健;;辛亥革命前后的蒋介石[J];东北史地;2011年04期
6 侯晓;;学术对政治的超越——刘师培的儒学观述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7 任艾青;;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政治思想转化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8 范兆飞;陈星宇;沈文凯;;《道德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4期
9 王立杰;;商人做官[J];中国企业家;2011年17期
10 王玉;付嘉豪;;论李之仪的政治倾向[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治洪;;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徐复观政治思想述论[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大钧;李大宏;;辛亥革命与孙中山政党政治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董承荣;;董仲舒的政治思想[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师伟;王楷模;;试论政治思想的一般性质[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5 张师伟;;中国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6 蒋大鸣;;桑弘羊的聚财措施和聚财思想初探[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7 邹建锋;;老子政治思想的永久魅力[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杨爱民;;孔子政治思想小议[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马开j;;从《宰予传》看孔子的政治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10 雷忠勤;;弘扬毛泽东同志正确认识和处理同资产阶级关系的政治思想[A];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思想座谈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着力将政治思想课程打造成特色品牌[N];光明日报;2008年
2 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生;想起了桑弘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吴红邋徐波;桑弘羊:成就汉武伟业的理财家[N];光明日报;2007年
4 阿克;政治思想的概念指南[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方尔加;浅谈孔子的政治思想[N];光明日报;2003年
6 张丽艳;约翰·洛克的政治思想[N];学习时报;2005年
7 朱逢春;南充市政协出台文件加强委员管理[N];四川政协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澄召开[N];江阴日报;2009年
9 ;为十六大作了政治思想和理论准备[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李鹏春 吴亮 本报记者 张健;我省多措并举严把征兵政审关[N];贵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储建国;调和与制衡的二重变奏[D];武汉大学;2004年
2 郑毅;吉田茂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贾景峰;孔子政治思想的基础[D];吉林大学;2007年
4 宋洪兵;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闫伟杰;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张鸿;《太平经》政治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吴自聪;在个人理性与政府权力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意;爱德华·萨义德的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董小燕;严复政治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宋雅浪;传统与自由:柏克政治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会先;桑弘羊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王增强;理想正义的追求[D];山东大学;2012年
3 杨向兰;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政治思想的人性论基础比较[D];湘潭大学;2011年
4 李艳娇;荀子的政治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5 宝音满都拉;萨刚彻辰的政治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熊颖哲;政治思想的演变:欧文·克星斯托的右翼化和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朱兴和;严复的经验理性及其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田田;韩非子政治思想与社会整合[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鹏;论扬雄的政治思想[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李佩凤;论廖仲恺政治思想的演变[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4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8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