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坦汗开发土默特地区措施述略
本文选题:阿勒坦汗 + 土默川 ; 参考:《开发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蒙古阿勒坦汗以振兴土默特部为目标,对土默川进行了持续30多年的开发。他认识到与明朝建立通贡互市的必要性,终于发展起大规模的边境贸易,并坚持建立农牧互补的经济形态,为此,采用了诸多措施招徕汉人来蒙,发展农业。阿勒坦汗的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土默川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了田土开垦,人口剧增,商业发展,各族间友好交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了相当繁盛的景象,为后来土默特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Abstract]:Aiming at revitalizing the Tummett Ministry, Aletham Khan, Mongolia, has been developing Tumechuan for more than 30 years. He realized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exchange market with the Ming Dynasty, finally developed the large-scale border trade, and insist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plementary economic form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For this reason, he adopted many measures to attract the Han people to Mongolia and develop agriculture. Altam Khan's measures have yielded fruitful results, and Tumechuan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On the premis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land reclamation, population growth,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nd friendly exchanges among ethnic groups have been realized. For a long time, the scene was very prosperous, which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umert area.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2CZS067) 2013年度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13C111) 2011年度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2011NCW024)
【分类号】:K248;F1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逸友;;呼和浩特市万部华严经塔的金元明各代题记[J];文物;197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5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8 卜宪群;刘晓满;;垓下位置研究评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程有为;;泗水郡与秦汉鼎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余婕;周青;宋冬雪;孙哲;;浅析芜湖近代西方建筑[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白斌;王慕民;;明代朱纨海禁政策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9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10 贾建飞;;浅谈清人视野中的西域[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影;明代南京都察院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欣;《契丹国志》史源疏证举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琳琳;明代《辽东志》与《全辽志》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明生;;论李定国对阿佤山的开发与影响[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于永;明清内蒙古西部土地开发与沙化的历史借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杨果,陈曦;宋代江汉平原水陆交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开发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刘敦玉;宋代图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探[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5 张士尊;明代辽东东部山区海岛开发考略[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赵丕强;略论光绪年间开发海南的结局及其原因[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王树民;从史学谈明清小说野史的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张少庚;论明代官员开发西北的设想[J];理论月刊;2004年04期
9 韩蕾蕾;;顾氏移民宗族与明代贵州开发和民族融合[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申友良;;元代粤西地区屯田研究[J];社科纵横;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建新;;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阿勒坦汗[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2 曹永年;;阿勒坦汗和丰州川的再度半农半牧化——阿勒坦汗研究之一[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孙秀川;明代呼和浩特城墉楼阁图发现始末[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2 李红茹;包头古道往事依稀[N];中国交通报;2003年
3 许晓岚;和林格尔发现唐末至辽金元时期罕见墓葬群[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4 鲁顺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文学》副主编;三百年趟出活命路[N];黄河报;2009年
5 毛毛;明朝灭亡:争取蒙古的失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海龙;边缘之拓治[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廖伟先;秦汉时期湖南经济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四方;秦汉西北农业开发与灾害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孝娟;明清徽商与徽州刻书业的兴盛[D];苏州大学;2007年
4 袁怡;秦皇汉武时期有关“新秦”与“新秦中”研究的几个问题[D];内蒙古大学;2007年
5 郑颖;论宋代两广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李雅璇;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行政建置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樊志强;林丹汗败亡原因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双宝;锡勒图库伦札萨克喇嘛旗政教制度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84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8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