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化”与教化——论闽籍学官与清代台湾社会

发布时间:2018-07-01 14:41

  本文选题:闽籍学官 + 清代台湾社会 ; 参考:《东南学术》2013年03期


【摘要】:清代台湾经历了一个由移民社会转向定居社会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经济取向浓厚、人口素质较低,社会文化发展中出现了"俗化"现象,即文教不兴、陋俗盛行、精致文化无由发展。清代闽籍学官作为一个文化素质、节操修持较高的群体,以修缮学宫、重教兴学推动了台湾的文教发展;以秉承中国"采诗观风"传统的风土诗,来化导台湾社会的种种陋俗;以标举郑五娘、五妃为节烈典范来形塑台湾的社会伦理秩序。这在清代台湾社会趋向文治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教化作用。
[Abstract]:In Qing Dynasty, Taiwan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immigrant society to settled society. In this process, due to strong economic orientation, low population quality,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ppeared in the phenomenon of "vulgarization", that is, culture and education, popular vulgar, refined culture for no reason to develop. As a group with high cultural quality, the officials of Fujian nationality school in Qing Dynast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Taiwan by renovating the palace of learning and emphasizing teach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guided the various vulgarity of Taiwan's society by adhering to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adopting poetry as a view of poetry". Take Zheng Wu Niang and five concubines as models to shape Taiwan's social and ethical order. Thi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society in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漳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清代台湾学官及文学研究”(项目编号:JA12219S) 漳州师范学院科研资助项目“清代闽南文学在台湾的流播研究”(项目编号:SS11025)
【分类号】:K249;D691.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勇;;清代四川移民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陈思;;从历史角度比较闽台海洋文化的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谢重光;;客家文化性质与类型新说——客家文化属于移民文化说质疑[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祁开龙;;族群冲突与国家控制:以清代台湾三大民变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郭权;;从《后苏龛合集》看施士洁对台湾地方事务的介入[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阮清华;;革命史叙事框架下帮会研究的一个误区——试论游民与帮会之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陈婷;;台湾地位的历史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8 陈汉元;房学嘉;;清代饶平与台湾互动关系初探——以饶平客家为重点分析[J];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9 史坤杰;论清代台湾社会的转型[J];龙岩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祁开龙;庄林丽;;清前期鹿港与蚶江口的设置及其影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彩霞;;明清台湾海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俗嬗变[A];2004海峡两岸台湾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周典恩;清代台湾拓垦中的族群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余丰;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厦门湾的历史变迁[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元;明清时期饶平客家人迁台及两地互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罗臻辉;历史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清水祖师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t萾b;台湾华语教育发展史概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倩倩;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移民新村建设路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周志明;明清时期闽台多明我会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阳;清代蒙古封禁政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7 钟志伟;清代台湾筑城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王玉洁;《清宣宗实录》福建省史料及其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春霞;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三峡移民社区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王雅静;从两岸对中国认同的意识差异析文化台独[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宗福,董彬;论秦汉时期思想文化的统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郭玉峰;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美华;;唐宋时期地方官教化职能的规范与社会风俗的移易[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3期

4 邓智华;;明代广东士绅的地方教化运动[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郑燕欣;;汉画艺术的功能[J];南都学坛;2008年02期

6 胡小安;;论黄佐在广西的教化活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许建良;;商鞅“德明教行”的道德教化思想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赵战委;;孔子的编辑思想[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霍红伟;;清代地方官学与礼仪[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张卫东;刘勇;;论唐代刺史的教化职能[J];江海学刊;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永华;;清代推行教化与治理民间教门之关系试探[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2 李淑贞;;论董仲舒“明道正义”的教化思想[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3 高寿仙;;洪武时期的社会教育与移风易俗[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4 熊明安;;元明时期设立社学开创了我国普及初等教育的先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简孝平;;中国上古教育探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陈宝良;;明代的保甲与火甲[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7 王爱清;;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新议[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8 陈志;;董仲舒的思想和主张[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9 黄书光;;明清之际价值观念批判与儒家教化范式的变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林金树;;明太祖的法制思想:“止循《律》与《大诰》”[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从军;刘禹锡在和州的历史贡献[N];巢湖日报;2006年

2 张卫东;《清明上河图》考疏与研究[N];兰州日报;2006年

3 高飞;吴起的治军观[N];学习时报;2007年

4 田永胜;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N];光明日报;2001年

5 黄朴民;汉代“独尊儒术”的背后[N];光明日报;2004年

6 何 兵;无讼是求 教化为先[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王U,

本文编号:2088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88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2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