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代质子制度的几个特点
本文选题:金代 + 质子制度 ; 参考:《晋阳学刊》2013年02期
【摘要】:金代的质子制度具有与猛安谋克制度配套执行,征质范围广,人数多,民族构成复杂,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实际构成"质子性人口徙动"等显著特点,反映了金代民族关系的实际状况和基本格局。金代的质子政策,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Abstract]:The proton system of Jin Dynasty has the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proton migration" and "proton migration" because of its wide range, large number of people and complex ethnic composition, which is carried out in conjunction with Menganmok's system. It reflects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basic pattern of ethnic relations in Jin Dynasty. The proton policy of Jin Dynasty objectively promoted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ethnic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甘肃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9YJA850003)
【分类号】:K2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衍;金朝之民族关系[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立恒;金代社会等级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兰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运刚;论金朝的括地政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维维;试论金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观;金熙宗的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鸿飞;完颜阿骨打对辽议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君;;金代皇族婚姻述论[J];东北史地;2009年06期
2 贺予新;西汉时期的疾疫之灾[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董四礼;王金玲;;金代质子制度探析[J];北方文物;2007年04期
4 李涵,易学金;金代的“驱”不是奴婢吗?——与张博泉先生商榷[J];江汉论坛;1986年11期
5 徐松巍;金代监察制度初论[J];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6 景爱;论金代官印的学术价值[J];北方文物;1992年03期
7 罗庆康;刘邦刑法述评[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8 张泰湘,吕和咏,康波;论金代女真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03期
9 肖建新;宋朝的风闻监察述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徐黎丽;略论元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特点[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凤霞;;金代直臣路铎[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乔幼梅;;金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4 彭占杰;;论金东北路长城及金长城线出土之官印[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5 刘森;;金代纸币的二等制研究[A];辽、金、西夏、元货币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2年
6 王岗;;宣南地区的辽金寺庙与碑刻[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7 吴凤霞;;史例不取宋子京——金代王若虚对《新唐书》的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默书民;;金元时期冀州社会管窥[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9 张宁;;试论元大都城的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10 叶真铭;;元代的昏钞处置制度[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丛明宇;“半拉城子”出土完整“金代青砖”[N];哈尔滨日报;2006年
2 ;金源文化 千年文脉余韵长[N];哈尔滨日报;2006年
3 马洪;中书门下之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吴树国;金代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5 程岩 本报记者 唐小清;打击盗掘文物刻不容缓[N];黑龙江日报;2006年
6 景爱;北京的前身——金中都[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翟泰丰;来自介休张壁古堡的震撼[N];山西日报;2005年
8 ;古墓纵跨汉、宋、金三个时期[N];保定日报;2006年
9 李树云;文物保护 任重道远[N];大同日报;2006年
10 赵世强、李圣哲、高志顺;唐县都亭考古取得重要发现[N];河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金代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玉君;金代宗室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徐洁;金代祭礼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贾淑荣;金代武将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雷;金代吏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宋立恒;金代社会等级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兰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耘;走向共同文明[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万志;金代区域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莉;魏晋时期自然灾害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陈玉兰;晋楚争霸时期宋国外交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万春梅;论清朝文官任职回避制度[D];安徽大学;2006年
4 陈楠;《三国志注》的特点及学术价值[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金平;宋代货币立法考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赵东明;宋代女性财产权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7 孔华;明代历史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蒋国华;楚国军事谋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鑫;汉初黄老政治述论[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付新梅;论唐代官吏经济处罚[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7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9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