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乡村治理中的乡村精英及其当代启示
本文选题:乡村精英 + 乡村治理 ; 参考:《科学社会主义》2014年05期
【摘要】:南宋乡村社会与当代中国的乡村社会发展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研究南宋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可以为当前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南宋乡村精英在国家的鼓励、个人利益驱动、社会文化道德教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事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南宋乡村治理经验的启示是,国家要采用相关鼓励和引导措施,要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并重视道德文化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乡村社会多元主体在法律框架下对于乡村社会的良性治理。
[Abstract]:The rural society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as many similari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ying the practice of rural elite participating in rural governance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can provide beneficial historical experience for current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The rural elite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e affairs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ncouragement of the state, the drive of personal interes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culture and morality, which played a positive role.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rural governance experienc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s that the state should adopt relevant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measures,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rst rich and the later rich,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moral culture education. Only then can we realize the benign governance of the rural society under the legal framework of the pluralistic subjects in the rural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
【分类号】:D691.9;K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谭景玉;;宋代乡村社会的多元权威——以民间纠纷的调解为例[J];江淮论坛;2007年01期
2 孙垂利;;从在水利事业中的作用看宋代的民间力量——以江南地区为中心考察[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刘宸;;宋代乡村的民间力量与社会秩序[J];黑龙江史志;2013年15期
4 房正宏;;乡村治理:精英与政府间的博弈[J];学术界;2011年11期
5 林文勋;宋代富民与灾荒救济[J];思想战线;2004年06期
6 冯石岗;杨赛;;引导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7 李华瑞;;劝分与宋代救荒[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艳;;完善我国乡村治理机制的思路和举措[J];当代经济;2012年21期
2 李可;;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赵海林;;宋代慈善组织的组织运作[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6期
4 向静;;理学官员劝分与南宋江西民众的政策认同[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张西道;;法治视域下的乡村治理之路[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朱声敏;;理想与尝试:明初里老对地方官吏的权力牵制[J];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7 张晓萍;;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7年)[J];民间法;2008年00期
8 李华瑞;;关于救荒政策与宋朝民变规模之评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9 杨辉建;;《夷坚志》所见南宋江西基层社会中的“民间力量”述论[J];史林;2014年05期
10 王灿;;明清时期徽州社会陋俗述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成福;唐宋农民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杨瑞军;北宋东京治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钟金雁;宋代东南乡村经济的变迁与乡村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赵海林;行政化到多元化:慈善组织运作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李增元;分离与融合:转变社会中的农民流动与社区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梁君;由思想而行动—南宋理学家伦理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旭;南宋淀山湖区圩田水利系统的初步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星海;唐宋富人社会流动与资财流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娜;南宋前期两浙地区的灾荒与救灾措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云梅;凉山彝族的民间权威:纠纷解决中的德古[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家鹏;吕祖谦经济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王亚亚;乡村纠纷化解过程中多元权威的运作逻辑[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延勇;北宋社会控制途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艳;两宋时期淀山湖地区的水利与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安徽;唐宋荒政思想探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10 黄悦波;试析我国自然灾害中的行政给付理念及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仙畔;;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李万忠;;村庄治理主体变迁:从乡镇干部到乡村精英[J];村委主任;2010年03期
3 张登国;任慧颖;;当代中国乡村精英治理:局限与可能[J];理论学刊;2008年07期
4 孙广厦;;地方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关系建构——在中国语境下的阐释与思考[J];人民论坛;2010年32期
5 刁培俊;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控制[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2期
6 陈晓莉;;城中村治理中基层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关系探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5期
7 许怀林;宋代民风好讼的成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唐绍洪;刘屹;;“多元主体治理”的科学发展路径与我国的乡村治理[J];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9 王华艳,范立舟;南宋乡村的非政府势力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10 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理财;[N];学习时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俊;苏南乡村精英迁居城市的原因及其对原居村庄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展丽丽;;乡村精英与农村社区发展[J];黑龙江史志;2008年17期
3 孙秋云;村民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乡村精英的心态与行为分析——以湖北西部土家族地区农村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林少敏,吉青;乡村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回应——对影响村民参与选举的因素的考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谢维;;从乡土中国到“两个”中国——读彭慕兰《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J];史学月刊;2010年07期
6 党晓虹;樊志民;;传统乡规民约的历史反思及其当代启示——乡村精英、国家政权和农民互动的视角[J];中国农史;2010年04期
7 刁培俊;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控制[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2期
8 刘芳;试析农民离村对近代乡村发展的影响——以20世纪20~30年代的江苏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汪霞;;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乡村精英格局与乡村治理[J];青春岁月;2013年19期
10 张鸣;来自传统世界的资源[J];读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郝锦花;;清末民初乡村精英离乡的“新学”教育原因浅析[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夏静 光明网记者 张晶;保护养育乡村精英的土壤[N];光明日报;2014年
2 曲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中心 张英魁邋李兆祥 孙迪亮;重视乡村精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8年
3 黄博 刘祖云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村精英”:一个无法回避的词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赵世瑜;关注乡村,就是关注中国[N];光明日报;2006年
5 孙秀林 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乡村精英角色定位的时代转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邢霞 整理;乡规民约向更开放的空间敞开[N];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上海社会科学院 臧得顺;警惕“谋地型乡村精英”的崛起[N];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亦佳;乡村精英治理的制约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2 祝苏东;村庄场域中精英关系格局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燕;乡村精英的形成条件与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庄庄;村民自治导向下的乡村精英治理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张义烈;乡村精英与农村社区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单慧娟;城市乡村精英的社会网络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娜;村民自治视角下乡村精英流动现象的社会资本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8 王慧;乡村精英与基层政权的互动过程和关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郭曦东;乡村精英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郑冬有;乡村精英的回归:乡治的新路径[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9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99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