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吐蕃大事纪年》论唐代吐蕃的史学
[Abstract]:The paper makes use of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Dunhuang ancient Tibetan language, such as "the year of the Tubo event", "the Old Book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New Tang Dynasty Book" and "Zizhi Tong Jian", and so on. By means of mutual ver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records of the same event or related events between the Tang and Tibetan side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historical recording methods of both sid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Tubo chronicle presents the style of this discipline in the traditional chronological style of our country. Its memory is crude, only to highlight the Wang Quan and document the activities of the ruling clas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cords in the year of Tubo events are the annual events of the Tubo Kingdom and the world outlook of Tubo. The writing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an history books in Tang Dynasty are obvious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and the historical recording method of using fixed words gradually shows that its development has been in a process and has already begun to have the scale of national history.
【作者单位】: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文学院;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尧 ,沈卫荣;试论藏族的史学和藏文史籍[J];史学史研究;198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岩;;试论元明时期藏族史学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2 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梁成秀;;试论藏族重要史学著作的编撰思想及特点[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孙林,张月芬;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J];中国藏学;1998年03期
5 石硕;隐喻与权力:藏地古代的谜歌——德乌(LDEVU)[J];中国藏学;2000年02期
6 徐斌;格萨尔史诗图像在仪式中的使用及其文化认识[J];中国藏学;2005年02期
7 陈庆英;;固始汗和格鲁派在西藏统治的建立和巩固[J];中国藏学;2008年01期
8 林冠群;;吐蕃“zhang gsum blon bzhi”考疑——吐蕃众相制度探微[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9 张建林;;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擦擦的特征——兼谈吐蕃擦擦[J];中国藏学;2010年S1期
10 任小波;;敦煌吐蕃文书中的“人马盟誓”情节新探——IOL TibJ 731号藏文写卷研究释例[J];中国藏学;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保见;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经济地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周娟;1616年至1959年的不丹与中国西藏关系史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凡建秋;藏传唐卡绘画风格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段晶晶;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何泉;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8 冯智;吐蕃东向发展与融合——赤祖德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任小波;吐蕃盟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林锦江;罗布嘛呢括罗:藏族观音信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完秀华科加;古代苯教卵生观研究[D];西藏大学;2011年
2 田峰;吐蕃交通四题[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才旦曲珍;对女性禁忌的探讨[D];西藏大学;2008年
4 林鸣飞;鲁迅与更敦群培翻译思想之比较[D];西藏大学;2008年
5 邓根飞;藏族史学名著《青史》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吕玲玲;宋以来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传播历史考略[D];兰州大学;2008年
7 扎西龙主;吐蕃时期主要来藏印僧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陈粟裕;榆林25窟一佛八菩萨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9 曾吉卓玛;论贵德珍珠寺的历史及其现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索南黄加;藏传佛教后弘期始于多麦的原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继光;第四届国际明史学术研讨会概况[J];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02期
2 ;《史学集刊》一九九二年总目录[J];史学集刊;1992年04期
3 朱清如;论唐初史学发达的原因[J];华夏文化;2000年03期
4 向燕南;史学与明初政治[J];浙江学刊;2002年02期
5 瞿林东;令狐德h吞瞥跏费J];人文杂志;1982年01期
6 施丁;从《容斋随笔》看洪迈的史学[J];史学史研究;1982年02期
7 王宗征;海龄之死再辨[J];史学月刊;1990年05期
8 张立新;朱熹史学三题[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9 余三乐;中国明史学会利玛窦分会在京成立[J];中国科技史料;1995年02期
10 王记录;明史馆馆臣的史学见解和清初史学思想的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宝良;;论钱谦益的史学[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2 郝润华;;试论六朝史学与玄学的关系[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牛润珍;;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讨论会综述[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5第2期)[C];1984年
4 民;;一九八三年明史研究论文目录辑要[A];明史研究论丛(第四辑)[C];1991年
5 顾诚;;王世贞的史学[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6 唐燮军;;两晋南北朝史体优劣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尹协理;;傅山与学者名士交游考[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8 ;明代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山东曲阜召开[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9 方祖猷;;“天崩地陷”时代的真实写照——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中保存的晚明文献[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10 巩华阳;;一九九二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维运;浙东史学之特色[N];光明日报;2004年
2 李小树;两汉时期史学的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邹绍荣;史学与十六国北朝民族政治文化的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何龄修;一个热门话题的智性思考[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实习生 胡艳婷邋记者 李稹;当时临安城堪称“世界第一大都”[N];杭州日报;2008年
6 高剑峰 李峻石;鸿儒巨擘和川令[N];山西日报;2004年
7 王培华;《读通鉴论》——中国古代历史评论的杰作[N];光明日报;2001年
8 施丁;“实事求是”的硕果[N];光明日报;2001年
9 王子今;史家的“墨兵”[N];光明日报;2003年
10 王治来;从《元史新编》看魏源的元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毅;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徐俊祥;建安学术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杜成慧;金元时期浑源刘氏家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窦余仁;论程大昌学术成就[D];安徽大学;2005年
2 汪璜;兰陵萧氏与南朝学术文化的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何灏;宋祁年谱[D];四川大学;2003年
4 郑振江;战国史学发展论[D];郑州大学;2000年
5 李红;论柳芳[D];山西大学;2003年
6 应朝华;《史记》在唐代的接受[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洁;清代《方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刘明涛;《左传》外交辞令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9 徐美珍;《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研究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43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4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