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之际的兵制与地方秩序——以错役制度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8-18 20:56
【摘要】:曹魏有士兵不得在家人居住地区服役之规定,或可称为错役制度。文章旨在梳理错役制度在魏晋之际的变迁,并以之为切入,尝试探索不同群体对地方秩序之构想。
[Abstract]:Cao Wei has the stipulation that soldiers may not serve in the area where their families live, or it can be called malfeasance system. The article aims at combing the vicissitude of the malpractice system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and taking it as a starting point to try to explore the conception of local order by different groups.
【作者单位】: 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学部;
【分类号】:K235;E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士龙;试论魏晋的质任制[J];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03期

2 高敏;《晋书·傅玄传》中所见军屯制度辨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3 柳春藩;;也谈曹魏西晋军屯的两种类型[J];许昌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张学智;;王夫之对明代严刑峻法的批判——以《尚书引义·舜典》为中心[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5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6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7 何茂活;程建功;;古汉语教材中的“繁简错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8 刘志松;;“宽严相济”刑罚观念的历史渊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刘志松;;“宽严相济”刑罚观念的历史渊源[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10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瑞;中医古籍中治疗瘿病的用药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惠贤;试论曹魏西晋时期军屯的两种类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赵克尧 ,许道勋;略论曹魏的士家屯田[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地位述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2 朱德才;宋词的抒情和比兴[J];文史哲;1985年03期

3 吴国兴;;“问今是何世”释[J];江苏教育;1987年06期

4 张文强;魏晋北朝考课制度述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5 周积明;魏晋——盛唐文化总体性论[J];河北学刊;1989年04期

6 邓琼;陶渊明阮籍诗歌的异同[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7 张步云;论从初唐到盛唐的过渡诗人张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8 祝求是;鄣郡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4期

9 王大海;关于两位女性作家的散文——肖红和张爱玲[J];新闻爱好者;1992年09期

10 何玉兰;魏晋赋述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卫婷;;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地志略述(摘要)[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胡秋银;;“竹林七贤”的由来与性质[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市场体系和多样化的市场类型[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明兰;;再论魏晋清谈玄风中产生的名流雅器——麈尾——从洛阳曹魏墓室壁画《麈尾图》说起[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5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Public Speaking Traditions and Practices in China and the West[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其亨;官嵬;;宁寿宫花园点睛之笔:禊赏亭索隐[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7 马力;;文化漩涡中的溺水者[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8 李本良;;徐霞客与地方志[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刘怀荣;;魏晋乐府官署的演变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福铸;;莆仙古代楹联文化[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建森;远逾宋唐 直攀魏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李小树;魏晋南北的民间授史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曹新玲;古城西安话魏晋[N];新疆日报(汉);2011年

4 记者殷尚清;高台成功复建魏晋画像砖室墓[N];甘肃日报;2003年

5 施爱民;魏晋帛书[N];甘肃日报;2005年

6 刘庆柱;《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序[N];中国文物报;2000年

7 赵万钧;魏晋《朱雀玄武图》画像砖[N];甘肃日报;2002年

8 记者 杨展望 通讯员 赵英;湟中出土魏晋画像砖墓[N];青海日报;2000年

9 记者 刘旭;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N];兰州日报;2005年

10 ;魏晋彩绘木坞堡[N];甘肃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伟;英雄"与魏晋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渠晓云;魏晋散文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李卿;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5 郭永利;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庞天佑;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8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9 徐华;汉魏之际艺术精神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建林;魏晋“春秋决狱”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苏民;士族与魏晋新政权[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静;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地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4 汪楠;魏晋论语学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媛;魏晋乐府诗的音乐文学特点及其文化学阐释[D];安徽大学;2003年

6 王莉;论魏晋六朝志怪小说文学性叙事的生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朱静;魏晋别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闫玮;论魏晋士人的人格美观念[D];河北大学;2006年

9 孙少华;《孔丛子》的成书时代与作者及其材料来源[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政之;王肃《孔子家语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90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90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4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