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庶吉士散馆授职考

发布时间:2018-08-19 16:56
【摘要】:庶吉士制度是明代创设的一项高级文官培养制度。授职是最后一环,随着整个制度的发展不断完善。成化以后,授职主要集中在翰林和科道二途,并有少许部属官者,而翰林尤重;对于庶吉士中不可避免的起复和病痊者,其授职也逐渐更为合理。同时授职在外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亦出现了有失公允的情况。但是总的来说,明代庶吉士的散馆授职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为国家输送了众多人才。
[Abstract]:Shu Ji system is a senior civil officer training system established in Ming Dynasty. Conferment is the last link, as the whole system continues to improve. After formalization, the conferment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Hanlin and Ke Dao, and there were a few subordinates, and Hanlin was especially heavy; for the inevitable recuperation and healing among the Bushi, the conferment was gradually more reasonable.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political factors, unfair situation also appeared. But in general, in Ming Dynasty, the Shushi delegation played its due role and sent many talents to the countr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48;D69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仁安;;明清庶吉士制度拾零[J];安徽史学;1984年01期

2 吴琦;洪早清;;明代阁臣群体构成的主要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郭培贵;;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J];历史研究;2011年06期

4 郭培贵;;二十世纪以来明代科举研究述评[J];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7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8 陈联;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李琳琦;明清徽州的蒙养教育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陶明选,李勇;程演生《天启黄山大狱记》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佳;经方50味药物在明代13位医家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肖红艳;《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仁安;;明清庶吉士制度拾零[J];安徽史学;1984年01期

2 郭培贵;;明代乡试录取额数的变化及举人总数考述[J];东岳论丛;2010年01期

3 邹长清;明代庶吉士制度探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林桦;;明代庶吉士制及其在仕进制度中的地位[J];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04期

5 颜广文;明代庶吉士制度考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吴仁安;明清庶吉士制度述论[J];史林;1997年04期

7 耿清珩;明代庶吉士述略[J];中国史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力楠;论明代翰林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宋丹;;明朝翰林院制度的消极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0期

3 邹长清;明代庶吉士制度探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林桦;;明代庶吉士制及其在仕进制度中的地位[J];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04期

5 王尊旺;;明代庶吉士考论[J];史学月刊;2006年08期

6 郭福祥;;明代尚宝司、尚宝监与宦官专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7 尹树国;明代六科制度述略及简评[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汪崇{|;明代隆庆年间盐政状况分析[J];盐业史研究;2001年03期

9 马建民;吴建伟;;再论“满俊事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高晓波;黄娜;;明代北京皇宫治安管理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包国滔;;论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的治监之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罗辉映;;论明代“大礼议”[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5 田澍;;嘉靖前期内阁改革述论[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6 张德信;;明代科举制度述论[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7 任f ;;《明故太孺人史母杨氏墓志铭》考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8 黄明泉;;杨名时与《徐霞客游记》[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永江;;八旗蒙古任官初探[A];蒙古史研究(第三辑)[C];1989年

10 商传;;论解缙[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澍;明代对河西走廊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0年

2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胡凡;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N];光明日报;2002年

3 陈光荣;明代贵阳洪边土司宋氏的兴与衰[N];贵州政协报;2001年

4 田澍(作者系西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明代甘肃的屯田与马政[N];甘肃日报;2000年

5 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周京南;明代帝王生活的真实写照[N];中国贸易报;2000年

6 张和敬;寂寥戴震墓[N];安徽日报;2006年

7 李仁;文史知识拾片[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王殿芝;古代帝王与法[N];中国档案报;2002年

9 一知;《司礼授书》所反映的明代内书堂[N];中国文物报;2009年

10 陈学文;晚明的高官与商人[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进春;明代江西进士考证[D];浙江大学;2006年

2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闫春;《四书大全》的编纂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邓洪波;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6 蔡明伦;明代言官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田冰;明代官员谥号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余清良;明代钞关制度研究(1429-1644)[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叶晔;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杨艳娟;明代女性贞节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年

5 陈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何瑞军;明代与日本足利幕府朝贡贸易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包诗卿;明代关羽信仰及其地域分布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毛雨辰;明代西北边镇边备及其得失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萍;论明人饮食文化思想的转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92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92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e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