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结与外结:清代司法场域的权力游戏

发布时间:2018-09-18 13:32
【摘要】:为了实现放权与集权的政治意图,清代中国根据案件分类管理原则而设计了自理与审转、内结与外结的制度。州县、督抚与皇帝分别构成了清代中国司法程序的三个关键环节,按照诉讼案件的轻重与性质,掌控着不同的司法权。通过这种模式,皇帝的专制集权得到了保障,哀矜庶狱以及慎重人命的司法理想得到了体现,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也得到了落实,由此形成了相对合理有效的司法权力的组织架构与运作方式。从司法实践来看,由于督抚占居了地方政府的枢纽位置,外结程序在一定程度上蜕变为地方官员规避中央政府司法控制的装置,出现了制度设计者意图之外的结果,成为督抚与皇帝之间展开旷日持久的权力游戏的关键原因。一方面清代皇帝反对地方官员通过外结策略摆脱司法控制,另一方面又时常态度暧昧,并在确保皇帝权威与维护秩序安宁之间寻求平衡。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olitical intention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centr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lassified management of cases in Qing Dynasty, China designed the system of self-care and trial,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nection. Prefectures, governors and emperors constituted the three key links of Chinese judicial procedure in Qing Dynasty, and controlled different judicial powers according to the seriousness and nature of litigation cases. Through this model, the emperor's autocratic centralization was guaranteed, the judicial ideal of honoring the common people and discreet human lives was embodied, and the judicial power of the local officials was also implemented. Thus, a relatively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judicial power has been formed. From the judicial practice point of view, because the governor occupies the pivotal posi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external knot procedure has to some extent become the device for local officials to circumvent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judicial control. It became the key reason for the protracted game of power between the governor and the emperor. On the one hand, the Qing Dynasty emperor opposed local officials to get rid of judicial control through the strategy of external knot, on the other hand, they often had ambiguous attitude, and sought a balance between ensur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emperor and maintaining order and tranquilit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法学院;
【基金】:徐忠明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时期中国司法构造及运作原理研究”(10AFX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司法传统的法哲学探究”(12JJD8200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晋藩;;明清律“讲读律令”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11年01期

2 徐忠明;杜金;;杨乃武冤案平反的背后: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的分析[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3 李贵连;晚清“就地正法”考[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4 郑定;杨昂;;不可能的任务:晚清冤狱之渊薮——以杨乃武小白菜案初审官刘锡彤为中心的分析[J];法学家;2005年02期

5 徐忠明;;台前与幕后:一起清代命案的真相[J];法学家;2013年01期

6 王瑞成;就地正法与清代刑事审判制度——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的争论谈起[J];近代史研究;2005年02期

7 邱远猷;太平天国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J];近代史研究;1998年02期

8 赵希鼎;;清代总督与巡抚[J];历史教学;1963年10期

9 徐春峰;;清代督抚制度的确立[J];历史档案;2006年01期

10 铃木秀光;吕文利;袁野;;恭请王命考——清代死刑判决的“权宜”与“定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天宝;;西汉张释之断案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王亚明;杜万松;;中国民事诉讼依“法”裁判辨正——从档案统计的视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5 孟庆瑜;徐超;;论预算行为与我国《预算法》的修改[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6 张增田;公平:道家黄老学派的法价值追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7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刘艳芳;;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卞利;;明清徽州地方性行政法规文书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张小坡;;论晚清徽商对徽州社会救济事业的扶持——以光绪三十四年水灾赈捐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源;;性别与权力:清代女性参与京控案再研究[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祖文;;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5 孙华莹;刘道胜;;明清徽州保甲探微[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8 温新瑞;;系统理论与图书馆[A];第五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宋奎波;陈红兵;;媒介分析学派的媒介技术社会影响思想述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仇雪梅;基于控制论建构主义的思维建模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丁扬;明代都察院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彦;我国环境不公问题的类型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俊文;唐律与礼的密切关系例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2 祝总斌;“律”字新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3 赵彦昌;王红娟;;题本制度考[J];档案学研究;2010年04期

4 徐忠明;明清刑事诉讼“依法判决”之辨正[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5 李贵连;晚清“就地正法”考[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6 江必新;;商鞅“改法为律”质疑[J];法学杂志;1985年05期

7 徐忠明;;关于明清时期司法档案中的虚构与真实——以《天启崇祯年间潘氏不平鸣稿》为中心的考察[J];法学家;2005年05期

8 蒋淑薇;从《佐治药言》看汪辉祖对幕学的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9 邱远猷;太平天国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J];近代史研究;1998年02期

10 刘伟;甲午前四十年间督抚权力的演变[J];近代史研究;199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桂英;晚清山东团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毓兰;;清代颁诏礼仪[J];紫禁城;1983年03期

2 王殿英;;记箭亭[J];紫禁城;1981年05期

3 苗怀明;清代皇帝爱小说[J];华夏文化;1996年04期

4 冯伯群;;清代皇帝崇尚节俭面面观[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1年07期

5 张明林;清代皇帝的“谕旨”[J];历史教学;1997年04期

6 李林;清代皇帝的南巡与东巡[J];清史研究;1991年01期

7 琴川;;末代皇帝[谏钫箟絒J];紫禁城;1989年02期

8 奇虎;;后宫三千并非全是佳人:古代皇帝“选秀”揭秘[J];大家故事(天下事);2007年08期

9 张世芸;;光绪帝大婚时的册立奉迎礼[J];紫禁城;1983年03期

10 丁海斌;浅谈清内阁档案的利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淑华;孙建国;;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纪莉;;论媒介融合的文化形态与文化权力[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3 罗依平;;论新时期行政领导者提高威信的有效途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梁洪学;;公司控制权的演进及其本质、来源和特征[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侯洪澜;;确认中医话语体系的意义[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傅林;;权力的制衡与积极的自由——美国1965年“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的制定及实施过程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陆严冰;;城市规划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职责[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8 刘慎元;;舆论监督与政府形象[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飞;;试论媒介与政治权力的共生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杨柳青;赖家明;;对我国水权转让制度的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张荣;清代皇帝与如意[N];团结报;2010年

2 秦国经;清代皇帝的名号及称谓[N];中国档案报;2001年

3 记者 张慧鹏 通讯员 江永良 詹潜;惠城流程管理出效果[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陈援;梁华京:名誉馆员的荣誉[N];北京日报;2008年

5 王启梁 张熙娴 云南大学法学院;法官调解的行动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二十五方御宝见证清宫历史[N];深圳商报;2006年

7 高铭暄;刑法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之作[N];法制日报;2009年

8 李宏为;瑞士驻华大使访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N];中国档案报;2010年

9 李国荣;新年颁赐“福”[N];中国档案报;2004年

10 张国维 作者单位 北京市文物公司;印章及近年惊现的皇帝宝玺[N];人民政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云;贡本与贡本措周[D];兰州大学;2009年

2 翁定军;冲突的策略[D];上海大学;2005年

3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万怀;刑事法治的人道主义路径[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赵长峰;国际金融合作中的权力与利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尹洪娟;商业关系结束背景下的“关系”与权力的关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张淑华;权利与权力双重视角下的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朱雨可;中国经济转型期新中间阶层消费方式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林涛;科技与大国崛起:国际关系学的视角[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虹;打开潘多拉之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顾树卫;蒋介石个人权力的发展演变(1927.4.18-1949.12)[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宁;地域歧视的话语、权力与真相[D];吉林大学;2005年

4 刘军;中国刑事政策的现代化思考[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新刚;从福柯“权力/知识”观的视角看SSK[D];山东大学;2005年

6 徐蕊;故乡·历史·权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晓华;体育行会权力及其行政法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高笋元;大国权力角逐下的21世纪初安理会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文清;中国行政诉讼类型构建之可行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10 梁蓉;论加强和改善我国的行政指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48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48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2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