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河东酷吏政治成因再认识
[Abstract]: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cool official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the Qin Dynasty legalism culture has an internal relationship.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rich officials in the east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s undoubted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egalist culture in this are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cademic history, Sanjin is the birthplace of Legalist thought.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anoi and Henan were respectively affected by th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culture of adjacent regions. Only Hedong,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situation, maintained a strong legalistic culture. From the military point of view, the war at the turn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had a relatively small impact on Hedong, which had better maintained the continuity of social ord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leaving a heavy legacy of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tyle of the Qin Dynasty. From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point of view, Jung Di and the adjacent frontier cultural form were onc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Legalist thought. Although the Hedong area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was the inner county, it still retained a stronger flavor of the borderland. This provides the soil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e Colossu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秦汉'三河'区域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SZYB07)
【分类号】:K234.1;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建军;西汉京畿的酷吏[J];历史教学;2005年04期
2 赵李娜;;西汉河东郡地域风习探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胡克森;;秦、晋法家文化之比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李晓杰;战国时期韩国疆域变迁考[J];中国史研究;2001年03期
5 白奚;先秦黄老之学源流述要[J];中州学刊;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全唐文》所录胡曾《代高骈回云南牒》纠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梁启勇;;王褒《责须髯奴辞》校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周长山;汉代城市人口试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刘雪梅;论"重玄"一词的佛教使用路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李景林;知识性的哲学史与存在性的哲学史——兼谈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冯红;;中华法系罪刑相适应原则探源——试论西周中刑原则[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朱勇;;刑讯的历史原因及本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冯小红;;赵氏减负政策与晋阳之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李傲雪;;邯郸倡再研究——以“汉宣帝外祖母王媪等证词”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赵彦;吴志玮;;《汉书·邹阳传》所载“埁服”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吴国武;;略论先秦宗族教育对私学形成的影响——以鲁国三桓之族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健;事功精神:秦兴亡史的文化阐释[J];江海学刊;2002年02期
2 张建军;西汉京畿的酷吏[J];历史教学;2005年04期
3 ;西汉京畿制度的特征[J];历史研究;1996年04期
4 赵李娜;;汉代河东郡农业状况初论[J];农业考古;2005年03期
5 蔡锋;汉初酷吏政治实施原因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孟祥才;论西汉的酷吏[J];文史哲;1981年06期
7 田久川;也论西汉的酷吏[J];文史哲;1983年05期
8 高梅;论秦文化的功利主义[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9 李学勤;范蠡思想与帛书《黄帝书》[J];浙江学刊;1990年01期
10 张剑;;家族与地域风习之关系——以宋代宗泽及其家族为中心[J];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松枝;试论武周时期的酷吏[J];唐都学刊;2002年01期
2 蔡锋;汉初酷吏政治实施原因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3 宋志坚;西汉曾有“腹诽”罪[J];文史春秋;2005年03期
4 卢敦基;落空的权法[J];读书;1998年02期
5 赵松涛;郭艾生;;东汉酷吏探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6 田延峰;;论两汉酷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7 贾三强;武则天时代的廉政建设[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8 宋志坚;;西汉酷吏二题[J];政协天地;2005年05期
9 周纪焕;;杨炯“酷吏”辩诬[J];浙江学刊;2007年05期
10 杨武勇;;感悟李斯践行法家思想的一生——读《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健;;从《为吏之道》和秦刻石铭文看秦政中的伦理因素——“伦理与秦政”系列研究之一[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阎晓君;;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3 孙丽萍;王勇红;;清代河东盐“课归地丁”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秦政治文化探析[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徐敬龙;;商鞅法家思想的产生与建构[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6 蔡东洲;唐金文;;张鹏翮出任河东盐运使考论[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7 臧知非;;“驳而霸”探微——荀子眼中的秦国政治探析[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玉明;杨子荣;;晋国和三晋国家改革的先进历史经验[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雷依群;;秦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夏增民;;博士制度与秦朝政治转折[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天;武则天时的“酷吏”[N];检察日报;2003年
2 本期主讲 四川大学教授 王红;朱买臣妻冤不冤[N];成都日报;2009年
3 贾三强 林升;武则天整顿吏治[N];光明日报;2003年
4 张鸣;铁面法官与滔滔小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徐风;追问假如[N];吉林日报;2007年
6 张仁善;汉武帝的法律之治[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高尚;清官的由来及含义[N];学习时报;2000年
8 孙家洲;文景之治[N];光明日报;2007年
9 赵刚;“模棱宰相”为何“模棱”[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10 徐风;扶苏的悲剧[N];吉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保安;唐代河东地区科学技术文化源流汇考[D];山西大学;2009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娜;西汉官僚阶层伦理观念与社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培健;西汉五德实行论考[D];南开大学;2013年
5 赵萍;春秋战国赏赐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祥;北魏酷吏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2 王颖;酷吏与汉代政治[D];苏州大学;2010年
3 延慧;西汉酷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毅;酷吏与汉代法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骆东峰;河东大族划归“关中郡姓”辨析[D];山西大学;2012年
6 徐芬;汉魏之际法家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小岑;荀子礼法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朝华;论狄仁杰[D];山西大学;2005年
9 乔玲;安史之乱前后河东地区地位之转移[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李军;“秦政”及其历史观基础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50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50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