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老年人优礼政策探析
[Abstract]:The elderl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demographic structure, respect and love for the elderly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Jin Dynasty, established by the ethnic women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inherited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respecting the elderly, and carried out many policies of preferential care for the elderly during its reign,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improved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elderly. And it can arouse the society's concern and attention to the elderly, and make the social value of the elderly be respected and recognize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ir ruling order.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10YJA770072)
【分类号】:D691;K246.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铭;;古籍影印的生命在于“存真”[J];攀登;2009年03期
2 冯一鸣;;汉三家《诗》学对夫妇伦理和妇德的思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郝文勉;书文同源[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4 黑学静;;刘宝楠《论语正义》对《说文解字》征引论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李静;;东坡词:以壮美之笔写士大夫之思[J];华夏文化论坛;2007年00期
6 卢静;窦可阳;;生生之象:“原象”与象思维[J];华夏文化论坛;2010年00期
7 黄大同;;“六十甲子纳音”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04期
8 李震;;良渚墓葬玉陶艺术与史前江南审美文化的人类学解析[J];文化艺术研究;2012年01期
9 周根飞;;再谈网络语词“刀”[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10 李瑶玲;;《说文解字注》木部字校勘说略[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陈浩;;孝子丁兰“刻木事亲”形象的演化[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徐福艳;;“裸”字古今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10 吴凤霞;;金代直臣路铎[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涵,易学金;金代的“驱”不是奴婢吗?——与张博泉先生商榷[J];江汉论坛;1986年11期
2 徐松巍;金代监察制度初论[J];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3 景爱;论金代官印的学术价值[J];北方文物;1992年03期
4 张泰湘,吕和咏,康波;论金代女真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03期
5 李世龙;试析金代币制特征[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03期
6 李文泽;金代女真族科举考试制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吴凤霞;金代女真学的兴衰及其历史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8 王德朋;;金代汉族士人经济来源辨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3期
9 姜宏宇;;金代雕塑之社会生活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0 周峰;;金代的造船与水战[J];博物馆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凤霞;;金代直臣路铎[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乔幼梅;;金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4 彭占杰;;论金东北路长城及金长城线出土之官印[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5 刘森;;金代纸币的二等制研究[A];辽、金、西夏、元货币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2年
6 王岗;;宣南地区的辽金寺庙与碑刻[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7 吴凤霞;;史例不取宋子京——金代王若虚对《新唐书》的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默书民;;金元时期冀州社会管窥[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9 张宁;;试论元大都城的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10 叶真铭;;元代的昏钞处置制度[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丛明宇;“半拉城子”出土完整“金代青砖”[N];哈尔滨日报;2006年
2 ;金源文化 千年文脉余韵长[N];哈尔滨日报;2006年
3 马洪;中书门下之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吴树国;金代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5 程岩 本报记者 唐小清;打击盗掘文物刻不容缓[N];黑龙江日报;2006年
6 郑愚;展示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N];温州日报;2006年
7 景爱;北京的前身——金中都[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翟泰丰;来自介休张壁古堡的震撼[N];山西日报;2005年
9 ;古墓纵跨汉、宋、金三个时期[N];保定日报;2006年
10 李树云;文物保护 任重道远[N];大同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金代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玉君;金代宗室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徐洁;金代祭礼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贾淑荣;金代武将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雷;金代吏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宋立恒;金代社会等级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兰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耘;走向共同文明[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万志;金代区域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雪;宋代优老养老政策述论[D];湘潭大学;2008年
2 裴铁军;金代交钞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潇;金代市场探析[D];河北大学;2009年
4 王对萍;金代女性政治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晔;金代修史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孙昌伟;从“天下一体”到“中华一体”[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旭东;中国境内金代上京路古城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孙久龙;金代盐使司[D];吉林大学;2006年
9 钟铮铮;金代文职朝官的俸禄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孙荣荣;金代官吏奖惩制度[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85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8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