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归绥城往日城市意象解读
[Abstract]:It is always the charm of urban research to reveal the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e space of various cities. By analyzing the former city image and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Huhehaote city in Qing Dynasty, we can know that the overall urban space image of Huhehaote city in Qing Dynast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domesticated city and Suiyuan city, among which the image of domesticated city is disorderly. Suiyuan city image is neat and beautiful. The Gulou and the General Yazheng are the prominent nodes of Guisui City. The symbol of city image is mainly religious and cultural landscape, which accords with Hohhot's title of "Zhao City". The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city, for the residents and touris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city, for the formation of local identity and attachment, and for the shaping of the local feeling of the city.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旅游地景观感知和态度及其效应研究”(编号:2011MS0602) 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意象系统研究”(编号:Z20090133) 内蒙古大学文科创新团队项目“草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121106-19)
【分类号】:F299.29;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放;;居民感应地理研究的一个实例——对赣州市的调查分析[J];地理科学;1983年02期
2 冯健;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3 顾朝林,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4 李雪铭;李建宏;;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5 冯维波;黄光宇;;基于重庆主城区居民感知的城市意象元素分析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6 赵青;寇向光;;太原市城市意象研究分析[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7 杨健;郭建华;;长沙市城市意象知觉矩阵分析与聚类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赵迪;肖金亮;;明清北京城市意象之初探[J];科技信息;2006年S4期
9 张友春;绥远城的象征——将军衙署[J];理论研究;1999年06期
10 费一鸣;叶梦;;苏州城市意象解析[J];南方建筑;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露;陈刚;;论城市公共空间可意向性环境的建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金磊;;概念性规划设计探讨——以湖州织里同济工业园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为例[J];安徽建筑;2006年02期
3 周泽渥;孙晨明;;记忆中的旧城——城市历史意象的保护与发展[J];安徽建筑;2008年01期
4 但佳寅;翟子寒;;营造城市感知意象——以武汉天地为例[J];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5 王艳;张捷;冉江;;公众媒介信息中水乡古镇通道型景观意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6 范建红;王玲;;珠江三角洲乡村景观意象空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7 章锦河;旅游区域形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田大方;刘淑宇;;基于城市意象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8期
9 薛露露;申思;刘瑜;田原;;认知地图两种外部化方法的比较——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7年03期
10 薛露露;申思;刘瑜;田原;;认知地图两种外部化方法的比较——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尹潘;;城市风貌规划现状、困惑和出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坦;柴所成;;商业空间研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陆玉麒;;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世庆;;城市设计的准则:以“公众意象”为本——以上海市鲁迅公园附近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琰;;大学校园建成广场使用状况调查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汤春峰;;城市形象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晗;;基于空间句法的长沙城市意象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静;基于时空约束的出行目的地选择行为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11年
2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娅丹;空间形塑与日常生活实践:汉口内城社会生态及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武强;近代上海港城关系研究(1843-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新风;耦合水体流动循环系统的围海造陆区域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王健;天津海河综合开发规划的实践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s,
本文编号:2287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87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