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复兴:论宋代社会的尊师风尚

发布时间:2018-10-23 10:43
【摘要】:与魏晋以来师道不存的局面不同,宋代社会逐渐掀起了尊师重教之风,这种风尚对宋代文化教育的繁荣产生了深刻影响。学风的转变、士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士大夫制约皇权的政治理想,则是宋代师道复兴的主要原因。
[Abstract]:Different from the situation that teachers have not existed sinc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society of Song Dynasty gradually set off the trend of respecting teachers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which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prosperity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Song Dynasty. The change of the style of study, the awakening of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scholars and the political ideal of restricting the imperial power by the literati and officials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revival of the teacher's way in the Song Dynasty.
【作者单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科研处;
【分类号】:G529;K2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朱世英;“中庸”的社会影响与文学效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瑞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左纯悦;张家臣;;建筑特色因循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引领城市更新——以天津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倩;;朱熹在“《诗》教”思想上对欧阳修的借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王倩;;欧阳修对朱熹“《诗》教”思想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进;;朱熹宗教观探析[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6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胡立功;《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玉;汉语四字格英译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石洁琼;江南茶馆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8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顺义;;宋代外命妇身份价值及诉求断想——基于墓志铭,当事人相夫教子身份价值管窥[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师映红;;宋代四川盆地社会风气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世华;“左儒右贾”辨——明清徽州社会风尚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4 刘瑞光;;道是无情却有情——浅论宋代社会对妇女改嫁的态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李德新;;宋代邻里关系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卢俊勇;;宋代厢军役作职能考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铁爱花;宋代女性阅读活动初探[J];史学月刊;2005年10期

8 夏时华;;宋代香料与宗教活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程民生;;论宋代的流动人口问题[J];学术月刊;2006年07期

10 杨晓红;;试析灾异谴告说在宋代的政治功能[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冬虎;;清代竹枝词里的北京民俗与社会风尚[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2 穆鸿利;;西夏人的社会风尚与精神风貌辨析[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周均美;;从“三言”“二拍”看明代社会风尚及市民观念的变化[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4 马植杰;;试论东汉的士风[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5 暴鸿昌;;论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6 乔福锦;;“道德的弘扬”与历史的反动——简论清代前期文化对明中后期文化的“扬弃”[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7 刘志琴;;封建统治衰变中的文化与世风——《晚明文化与社会》序[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王善军;;宋代世家大族的藏书及其对成员的教育[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善军;;宋代世家大族的起家和主要类型[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10 柏桦;;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明代州县官施政的影响[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亚清;孝明帝提倡尊师重教[N];闽南日报;2008年

2 高楠;从四类消费看宋代[N];光明日报;2007年

3 喻大华;清朝的“士不知耻”[N];光明日报;2007年

4 田斌峰;游酢墓得到专家认定[N];巢湖日报;2006年

5 李渡;“能为乱而不能为变”[N];学习时报;2006年

6 中共国家文物局党组中心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文物工作[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王曾瑜;诗意中的商业 商业中的诗意[N];光明日报;2007年

8 商报记者 王晓君邋作家 孙皓晖;《大秦帝国》价值在哪里?[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田斌峰 张书喜;含山发现游酢墓[N];安徽日报;2006年

10 张鸣;后汉儒生的幸福生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红;巫觋与宋代社会[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朝阳;宋代士人经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艳;宋朝物质赏赐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4 陈晨捷;论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风尚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5 夏时华;宋代香药业经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志伟;北朝社会风尚诸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郑迎光;宋代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初探[D];河北大学;2007年

8 杨永兵;宋代买扑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苏新红;明代太仓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颖;宋代休闲生活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雯娇;宋代离婚妇女生活状况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姚亮;宋代自耕农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汪芳;宋代妇女宗教信仰与性别角色[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利华;宋代体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6 高著军;宋代家训类著述考述[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金玲;宋代旅馆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伟;宋代书院与社会控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石兰;北宋都市女性的娱乐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顾e,

本文编号:2288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88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a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