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博通之学力辟俗学——读《清人文集别录》札记

发布时间:2018-10-24 20:29
【摘要】:张舜徽先生撰写《清人文集别录》,旨在论有清一代六百家学者治学之得失利弊,以推见一代学术兴替。阅读《别录》,不仅能够把握清代儒林的治学精神与方法,亦可从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批评考察其学术观念。张先生在《清人文集别录》中多次针砭俗学、世俗文士。纵观《别录》,"俗"是作为与"博通"相对的学术概念,在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力主博通之学与力辟俗学,构成了《清人文集别录》学术批评中的一种重要的学术精神。
[Abstract]:Zhang Shunhui wrote the collected works of Qing Dynasty, aiming at discussing the pros and cons of 600 scholars in the Qing Dynasty. Not only can we grasp the scholarship spirit and method of Confucianism in Qing Dynasty, but also examine the academic concept of Zhang Shunhui from his academic criticism. Mr. Zhang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many times in the criticism of vulgarism, secular scribes. Throughout "Don't record", "vulgar" is an academic concept opposite to "Bo Tong",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Zhang Shunhui's academic thought.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study and the popular study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academic spirit in the academic criticism of the Collection of Literary works of th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825.1;K2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辉;;中国近代启幕前夕的一位人杰——读《俞正燮全集》有感[J];安徽史学;2007年01期

2 吴国庆;;乾嘉“汉学”范畴演变的多维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3 汪孔丰;;谫论秦瀛与桐城派、阳湖派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高远;;清初文化秩序重建与《宋史》改修[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5 马延炜;;王夫之与明清之际学术发展的新趋向[J];船山学刊;2010年02期

6 柳春蕊;;莲池书院与以吴汝纶为中心的古文圈子的形成[J];东方论坛;2008年01期

7 何小平;求学的津逮——论《书目答问补正》在现代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张家壮;;明末清初杜诗学者占籍考述及其群体特质探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李婵娟;;清初古文三大家与清初文坛格局[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刘奕;;学文汉宋之间:陈寿祺的文论[J];闽江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检秋;;嘉道年间京师士人修禊雅集与经世意识的觉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2 幨行健;;嘉道之际北京士大夫的崇祀郑玄活动[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4 王一帆;清末地理大测绘:以光绪《会典舆图》为中心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郑朝晖;述者微言—惠栋易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刘奕;清代中期经学家文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宁晓玉;《新法算书》中的日月五星运动理论及清初历算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8 刘磊;朱彝尊诗学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郭院林;从“以礼治左”到“援古经世”—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10 江凌;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晓静;论方东树与《援鹑堂笔记》的整理[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美花;陈用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单智伟;考据学风下程瑶田的义理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聪聪;钱大昕经学成就及其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艳艳;俞正燮学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林博;论姚永朴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小丽;赵绍祖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国强;《狩缅纪事》校注[D];云南大学;2011年

10 金晶;宋琬诗歌论[D];湘潭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耀威;;张舜徽先生的借书卡[J];书屋;2007年11期

2 许刚;;张舜徽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史林;2011年04期

3 张三夕;;高山仰止——读《嫳庵学术讲论集》札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4 许刚;;张舜徽先生论读书与治学——以《说文解字》为中心[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5 张三夕;;张舜徽先生学述[J];中国文化;1990年02期

6 周国林;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琳;;张舜徽著《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出版[J];江汉论坛;1962年09期

8 ;编后[J];中国文化;1993年01期

9 韦顺莉;张舜徽“小学”研究浅论[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10 许刚;;张舜徽先生“雅学”研究述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固盛;;论张舜徽先生的《老子》研究[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谭汉生;;纤芥无遗 丘山不弃——评张舜徽先生《史学三书·史通平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孔祥军;;李审言先生文选学述略[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晓明;;20世纪上半期有关校雠学定义的辨析[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韶军;;《说文解字约注》学术价值初探[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向军;;从《说文》“倄”部字看古人的生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易志文;;《说文解字·虫部》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怀文;程莹;;姚范的诗文创作和影响[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嘉川;;胡应麟论魏晋南朝史学——明代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之一[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甘良勇;;对于历史文献学科的一点思考[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中锋;张舜徽:通才之学[N];光明日报;2003年

2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系主任 王余光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 整理;张舜徽先生的心理定力[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范军;通人之学 博大之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曾周;张舜徽其人其学其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周国林;历史文献学领域的经典之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6 李晓明;张舜徽与《广校雠略》[N];光明日报;2008年

7 喻中;知识是怎样“炼”成的[N];法制日报;2007年

8 王余光;推荐书目与传统经典的命运[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来新夏;清代学术出版的社会学考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郭晶 党波涛;纪念张舜徽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举行[N];湖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山;《姫文解字}注》同族奮,

本文编号:2292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92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c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