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京杭运河引水工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Abstract]:Water diversion and economic transport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ater diversion in the Beijing-Hangzhou Canal, which embodies the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reach, and all the diversion activities a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tecting the channel". In this case, it is difficult to balance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and local people's livelihood, and it is inevitable to bring many negative effects to agriculture, among which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reach of Tonghe, Wei and Gaobaohe is the most prominent.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建设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1BZS078)
【分类号】:S-09;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3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4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王鑫义;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轨迹及其历史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8 赵华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徐国利;清代中叶安徽省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张金铣;;元两都之战及其社会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6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9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峰会暨农业环境科研协作网会议在无锡召开[J];中国农业气象;2010年03期
2 刘忠喜,王延鹏;改善农业环境 促进生产发展[J];云南农业;1994年05期
3 ;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峰会暨农业环境科研协作网会议圆满召开[J];中国农业气象;2009年04期
4 刘同仇,波邓儿;农业环境中硼毒害的几个问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5 路桥;;全国环保科技情报网农业环境专业情报组(农情网)召开情报学术会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4年07期
6 马艳兰;重视农业环保立法依法保护农业环境[J];云南农业;1995年06期
7 金思,Georg.Bareth,严泰来,Reiner.Doluschitz;“3S”技术在农业环境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农业;2002年05期
8 张|,
本文编号:2292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9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