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两晋宗室制度的时代特点、形成原因及历史影响
[Abstract]:In the Jin Dynasty, the imperial clans had a separate system, and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s of the imperial officials became more distinct, and the number of state officials tended to be fixed. Jin Dynasty is also a large number of management of royal affairs, at the same time set up a master in the central, but the ban on leniency. In the respect of the patriarchal official, the imperial king of the Jin Dynasty served as the local governor and formed the system of stone letters.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wo Jin clan systems have had a profound historical impact on the politic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y have become the monarchs of these dynasties, the system of royal succession, the system of imperial official and the system of clan management. The important system of official system refers to, and influences its politic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historical process in varying degrees.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政法系;
【分类号】:K237;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长琦;南朝时代的幼王出镇[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焕君;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张劲秋;;《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蔡鸿生;;唐宋佛书中的昆仑奴[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3 徐晓卉;;宋代以前“博士”流变考释[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赵连赏;;明代蓟州镇总兵官服等级考识——以戚继光为例[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5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6 福原启郎;;魏晋时期文学集团的历史启示[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金凤;;汉唐人才选举与家族关系[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朱林芳;;出土墓志所见长治地区的清河崔氏[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10 张文昌;;论唐宋礼典中的佛教与民俗因素及其影响[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7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韦冲;武川集团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瑞泽;魏晋南北朝的离婚问题[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萧放;民众信仰与六朝社会[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刘仕慧;浅议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宗族与家庭的关系[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1期
4 毛颖;孝道与六朝丧葬文化[J];东南文化;2000年07期
5 杨志刚;中国礼学史发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6 赵行良;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正[J];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7 李玉洁;中国古代丧服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定型[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蒋海怒;从礼玄之辨看魏晋名士的伦理困境[J];孔子研究;2004年03期
9 陈一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的孝道之争[J];南都学坛;2003年02期
10 严耀中;关于陈文帝祭“胡公”——陈朝帝室姓氏探讨[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代僧人的时代特点[J];文史知识;1994年05期
2 江田祥;两晋寻阳郡领县与辖区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2期
3 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李磊;在朝在野两种玄学交互作用下的晋代士风[J];江海学刊;2005年05期
5 聂平;曹乾;;浅析两宋文化的历史印记与时代特点[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6 王毓蔺;;魏晋南北朝方志初探[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04期
7 王寒冬;;晋代士人封建论及其成因简述[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张兴成;;两晋宗室制度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探析[J];中州学刊;2011年01期
9 宋志英;;晋代史官选任制度考论[J];齐鲁学刊;2006年01期
10 王芙蓉;续敏;;晋代蝗灾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瑞良;;魏晋南北朝的书籍文化[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2 程有为;;南北朝人才思想略谈[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贾二强;;清顺治朝的御制御注书与内府刻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奋发;古代举报形式种种[N];人民公安报;2002年
2 刘潞;康熙与西洋科学[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盛险峰;五代典章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艳梅;《旧唐书》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尚振山;乾隆二十六年(1761)山东黄河运河水灾及其救治[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 王雪静;两汉死刑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嘉宁;明代中后期史料笔记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向利;北宋叙封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占峰;高丽与辽、北宋朝贡路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7 黄娜;唐代女子服饰风格的开放性特点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8 温馨;魏晋时期的隐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陈国庆;市民视野下的明代商人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荣荣;金代官吏奖惩制度[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95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9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