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翰林侍讲侍读学士新考
[Abstract]:The Book of the New Tang Dynasty, vol. 4, 7, "100 officials' ambition II" contains the post of "Bachelor of Scholars" in Ji Xian Dian College. In the Tang Dynasty, there was only "Scholars", "Scholars speaking Bachelor", and no "Bachelor of sommeliers." Song Xianping two years (1999) Fang put together "Superior Lecture Baccalaureate", "sommelier Bachelor". < New Tang Shu] mistake "Superior Lecture Baccalaureate" as "sommelier's Bachelor", when the author of "New Book" made mistake with Song's assumption of Tang system.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C710008)
【分类号】:K242;D6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玲;两《唐书》所见流人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4期
2 周先友,潘文;唐代贬谪永州地区的文士考略[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3 马文军;试论唐代河北地区胡化与汉化的两种趋向[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4 张艳云;从敦煌《放妻书》看唐代婚姻中的和离制度[J];敦煌研究;1999年02期
5 旭翁;;形神兼备 呼之欲出——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周[J];北京工人;1999年02期
6 平川;唐代的状元并不受重视[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邢铁;唐代家产继承方式述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吴建华,张明;唐代洛阳女性的装束及其流行的外部条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郭绍林;唐代的攻守战术[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车宝仁;唐代的全面开放与经济文化的繁荣[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声波;;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府州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杜永毅;;唐代诗人贺知章故里考——故里在萧山史家桥村[A];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创新——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金忠;;唐代河朔藩镇武职僚佐的迁转流动——以与中央朝官间的流动为中心[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言实;唐代的医药机构与“医科大学”[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叶世昌;唐代的信用立法[N];国际金融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裴蕾;武则天的本名叫什么[N];四川日报;2009年
4 李子伟;李白身世行踪探秘[N];甘肃日报;2010年
5 张峡;石岛湾 唐代对外开放的窗口[N];中国海洋报;2000年
6 李举纲;昭陵六骏:唐代浮雕传世之作[N];中国艺术报;2001年
7 黄志辉;自古南天第一人 九龄风度耀千秋[N];韶关日报;2008年
8 王长丰;唐代后宫“汤印大宁”玉印考识(下)[N];中国文物报;2001年
9 陆蔚;唐代云南的儒学传播[N];云南日报;2001年
10 记者 董振国;博山 颜文姜祠被确定为唐代木建筑[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瑞;唐代流贬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青淼;唐代盐业地理[D];北京大学;2008年
4 陈艳玲;唐代城市居民的宗教生活:以佛教为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勃;唐代节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卫丽;唐代工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胡海桃;唐代女性理想人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10 宋娟;唐代政府对商品经济的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志立;唐代勋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谋娜;唐代士兵生活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白茹冰;论唐代牡丹的引种、推广与兴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曲洋;唐代山东士族家庭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侯涛;唐代外交使节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伟;唐代连坐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06年
7 赵娟宁;唐代妇女与道教[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芳馨;唐代长安城治安管理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詹灵杰;唐代考课制度与吏治关系[D];安徽大学;2007年
10 解天斐;论唐代考课制度[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01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0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