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实践及其历史经验——明清乡约运动的典型个案研究
[Abstract]:Wang Yangming's practice of "the Southern Gan Rural Treaty", as a model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Rural Treaty Movement, has highlighted the higher level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the four aspects of adaptability, specialization, autonomy and cohesion. " The legitimacy and authority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ty of Southern Gan were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its success, and the villagers were brought into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Rural Treaty. Therefore, it is another important internal factor for the villagers to gain a high political identity to the "Nangan Xiang covenant". "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Southern Gan Rural Treaty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standardizing the rural social public behavior through the rural treaty system and its organizatio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village should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will of the majority of the villagers. Public opinion, that is, the consensus of the villagers, is the basis of the legitimacy and authority of the rural covenant and its organization, and is also the key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ural social order through the rural covenant. The villagers can be organized to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autonom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D691.2;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建华;;乡村社会改造中“公民塑造”的路径研究——以陕甘宁边区发展劳动英雄与改造二流子为考察对象[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2 张中秋;乡约的诸属性及其文化原理认识[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卢福营;;村民自治的发展走向[J];政治学研究;2008年01期
4 谢长法;乡约及其社会教化[J];史学集刊;1996年03期
5 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曹国庆;明代乡约推行的特点[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1期
7 季丽新;王培杰;;农村民主治理:困境与出路——20个省级行政区的68个村庄调查[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裕明;《仁峰集》与明中叶徽州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叶舟;危机时期的士绅与地方:以休宁金声为例[J];安徽史学;2005年01期
3 徐俊嵩;;王阳明军事实践中的人本思想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张洪波;周宁;;乡规民约与新农村的法治建设[J];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5 杨晶;;王阳明的家庭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武陵学刊;2012年03期
6 毛启鉴;;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陈世伟;尤琳;;农地制度变迁与农村社会管理[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8 王向成;;论建立《财政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刘静然;;越南乡规民约的法社会学解析[J];当代法学;2006年03期
10 张建伟;;论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机制[J];当代法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蒋国河;;农村改革、社会稳定与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姜裕富;;村规民约与乡村秩序:村庄治理的一个视角[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姜裕富;;村规民约的效力:道德压制,抑或法律威慑[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解扬;;期成实务的困难——吕坤《实政录》在地方上的施行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王振华;见心与践心—罗汝芳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王中原;王阳明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郝家春;我国男子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燕领;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准入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马婧;探析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乡规民约的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波;壮族当代乡规民约与乡村整合:以龙脊村为例[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黄文保;明代基层防卫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刘帅;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村规民约问题[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建兴;村民自治视阈下的村官腐败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俞晓娟;沦落与改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刚;陈明水工夫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智勇;“4+2”工作法:税费改革背景下的民主管理机制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珍;草根民主:制度创新及内在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贺译葶;;制度建设视角下的县级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现方略[J];科学决策;2010年11期
2 王日根;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官民相得”[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汪毅夫;试论明清时期的闽台乡约[J];中国史研究;2002年01期
4 陈柯云;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J];中国史研究;1995年03期
5 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林彬,杨善华;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6 曹国庆;明代乡约推行的特点[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同寿;;王阳明与贵州[J];当代贵州;2010年11期
2 叶树望;;新发现的王阳明佚文六件[J];文献;1989年04期
3 王路平;王阳明谪居龙场遗迹考录[J];孔子研究;1994年02期
4 吴雁南;王阳明的“三代王道之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5 李明德;王阳明的破山中贼与破心中贼[J];孔子研究;1995年03期
6 叶树望;王明阳墓地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7 魏登云;;论王阳明与贵州情结[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赵平略;;刘瑾是否派人追杀王阳明[J];贵州文史丛刊;2009年02期
9 ;“王学圣地”阳明洞[J];贵阳文史;2010年04期
10 王建光;从王阳明的“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论儒家方向的自我修正[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景琳;;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2 胡积德;;从王阳明和徐霞客西南之行 谈当今杭黔之旅[A];徐霞客研究(第18辑)[C];2009年
3 达生;;《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2-1626)》[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5 唐立宗;;读《明史纪事本末·平南赣盗》[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6 张显清;;晚明心学的没落与实学思潮的兴起[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7 刘志琴;;封建统治衰变中的文化与世风——《晚明文化与社会》序[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陈时龙;;2006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9 武守志;;苏东坡与晚明个性解放思潮[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10 任道斌;;间野潜龙《明代文化史研究》简介[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诸焕灿;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N];光明日报;2005年
2 申霞;明末书院的创建和毁禁[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石刚;中国早期思想启蒙三步曲[N];吉林日报;2003年
4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余怀彦;让象祠“完而恒新”[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朱维铮;“世界公民”利玛窦[N];文汇报;2010年
6 汪学群;清前期的学术思想论争[N];光明日报;2000年
7 钟一;一八二九,,百年好官“云青天”[N];海南日报;2009年
8 李广生 刘建岱;明清书院兴与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实习记者 魏淑民;游走在多重角色下的本色学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戴光中;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峰;紫柏大师与万历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邓洪波;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陈时龙;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6—1626[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小燕;王阳明“知行合一”乡村治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艳珍;论王阳明的圣人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宋云峰;晚明王门讲学的历史进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姜胜南;“崇朱辟王”:吕留良“《大学》评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丽娜;明代正德年间谪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胡金旺;论体验未发在宋明理学从理学到心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D];兰州大学;2007年
7 吕楚风;康海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廖峰;陈白沙的历史世界[D];贵州大学;2007年
9 朱忠飞;帝国象征与地域社会[D];厦门大学;2009年
10 王定安;以同述异与因异求同[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03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0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