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政治文化研究的视阈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positive political culture and the exploration of political culture have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but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culture"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tist Almond (Gabriel Abraham Almond,1911-2002 in the 1950s. Almond thought: "political culture is a set of political system, beliefs and feelings that a nation is popular in a particular period." This political culture is formed by 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The types of attitudes people form in the past about the politics of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分类号】:D691;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菲;李洪娟;刘亚平;;农村低保制度中农村居民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2 张光闪;;论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和农业发展——以四川省东兴区农民为调查对象[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3 王合家;成跃;;扩大政治参与与政治和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杨帆;;志愿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构建——兼论中国志愿组织发展[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朱莉玲;;志愿服务: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新途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孙欢;廖小平;;政治参与主体的伦理维度——兼及环境伦理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虞崇胜;李艳丽;;实现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内在平衡[J];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8 袁聚录;;社会转型视阈内的中国民主文化转型[J];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9 杜庆华;;论网络公民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成跃;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卫华;;论公共决策中的群体性参与[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郑宪;邱永文;;国外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剖析及其启示[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献玲;;公民人格理想的历史演进[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顾成敏;;当代西方公民德性理论与我国公民精神的建构[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昕;关耀富;;推动网络政治参与 促进政治文化发展[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黄春莹;;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政治道德建设[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肖芳;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龚文婧;英美地方自治制度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9 吕静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网络政治监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建军;中国先进网络文化的民主政治建设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瑜;论农民工的政治参与[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行;构建服务型政府视阈下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程程;我国新社会阶层白领女性政治参与途径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夏英华;公民教育融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孙崇文;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彭冲;大学生对民主的看法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9 赵世芳;论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公民意识的培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世芳;试论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公民意识的培养[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福祥;;明代尚宝司、尚宝监与宦官专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2 尹树国;明代六科制度述略及简评[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3 汪崇{|;明代隆庆年间盐政状况分析[J];盐业史研究;2001年03期
4 张承宗;;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读王永平著《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马建民;吴建伟;;再论“满俊事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高晓波;黄娜;;明代北京皇宫治安管理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郑宪春;;如何评价明末东江总兵毛文龙——对话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8 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生育之职及其相关习俗[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6期
9 蔡明伦;;从对立到合流:明代言官群体与宦官的互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郑永霞;;试论明代藩府刻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包国滔;;论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的治监之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国庆;;辽代社会史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澍;明代对河西走廊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0年
2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胡凡;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N];光明日报;2002年
3 陈光荣;明代贵阳洪边土司宋氏的兴与衰[N];贵州政协报;2001年
4 田澍(作者系西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明代甘肃的屯田与马政[N];甘肃日报;2000年
5 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周京南;明代帝王生活的真实写照[N];中国贸易报;2000年
6 王殿芝;古代帝王与法[N];中国档案报;2002年
7 何宁生;中国古代促官学法的措施及借鉴[N];光明日报;2002年
8 王霞;“午亭山村”之河的楼[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9 周简殷;八达岭由来[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10 孙机;酒台子[N];中国文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闫春;《四书大全》的编纂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邓洪波;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邱进春;明代江西进士考证[D];浙江大学;2006年
5 蔡明伦;明代言官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7 余清良;明代钞关制度研究(1429-1644)[D];厦门大学;2008年
8 田冰;明代官员谥号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宗韵;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艳娟;明代女性贞节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包诗卿;明代关羽信仰及其地域分布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年
6 毛雨辰;明代西北边镇边备及其得失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何瑞军;明代与日本足利幕府朝贡贸易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杜志明;明清内阁制度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08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0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