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唐中后期死刑立法的特点
[Abstract]: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social situation, the death penalty legislation has also made a lot of changes to the Tang Law. First of all, the punishment of those who restrict the ability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has been increased. The second is that the death penalty has been increased for some crimes in Tang Law, and the conviction standard has been tightened for some original crimes in Tang Law.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D929;D924;K2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余文兵;;试论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点及其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7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赵睿才;;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陆离;;俄、法所藏敦煌文献中一件归义军时期土地纠纷案卷残卷浅识——对Дх.02264、Дх.08786与P.497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6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福革;;草原文化思维方式初探[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8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9 赵连赏;;明代蓟州镇总兵官服等级考识——以戚继光为例[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10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史兰芳;被胁迫行为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煜;民愤在量刑中的定位[D];湘潭大学;2010年
7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闻以军;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洪路;夏孜;;唐代“交通事故”是如何处理的[J];青年博览;2010年06期
2 张艳云;从敦煌《放妻书》看唐代婚姻中的和离制度[J];敦煌研究;1999年02期
3 尚衍斌;唐代入华“兴生胡”的社会权益评析[J];西域研究;2001年01期
4 邢铁;唐代家产继承方式述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张艳云;从敦煌的婚书程式看唐代许婚制度[J];敦煌研究;2002年06期
6 李然;唐代官员使用馆驿的管理制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8期
7 周向阳;;清代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立法研究[J];求索;2010年02期
8 李洪文;朱元璋重典治吏之立法探究[J];文史博览;2005年08期
9 张霞;唐朝法律制度之评述[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1年04期
10 吴萍;王安石的法治思想探略[J];抚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郭声波;;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府州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杜永毅;;唐代诗人贺知章故里考——故里在萧山史家桥村[A];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创新——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艳云;;唐代杖刑考述[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4 高聪明;;从宋代法律制度看关子版准敕文[A];东至关子钞版暨两宋纸币——两宋纸币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建录;;西夏的刑罚制度[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冯金忠;;唐代河朔藩镇武职僚佐的迁转流动——以与中央朝官间的流动为中心[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8 张才良;;李白流夜郎的法律分析[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9 刘占成;;秦帝国灭亡的历史反思[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辉;沟通军事、法律与交通的“桥梁”[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言实;唐代的医药机构与“医科大学”[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叶世昌;唐代的信用立法[N];国际金融报;2002年
4 李云波 李连岗 整理;我所知道的大连抗日放火团[N];中国档案报;2006年
5 张峡;石岛湾 唐代对外开放的窗口[N];中国海洋报;2000年
6 李举纲;昭陵六骏:唐代浮雕传世之作[N];中国艺术报;2001年
7 王立民;新上海“法字第一号”布告[N];协商新报;2006年
8 陆蔚;唐代云南的儒学传播[N];云南日报;2001年
9 记者 董振国;博山 颜文姜祠被确定为唐代木建筑[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10 王长丰;唐代后宫“汤印大宁”玉印考识(下)[N];中国文物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青淼;唐代盐业地理[D];北京大学;2008年
6 陈艳玲;唐代城市居民的宗教生活:以佛教为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勃;唐代节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胡海桃;唐代女性理想人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10 宋娟;唐代政府对商品经济的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志立;唐代勋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谋娜;唐代士兵生活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白茹冰;论唐代牡丹的引种、推广与兴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曲洋;唐代山东士族家庭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侯涛;唐代外交使节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伟;唐代连坐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06年
7 赵娟宁;唐代妇女与道教[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芳馨;唐代长安城治安管理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詹灵杰;唐代考课制度与吏治关系[D];安徽大学;2007年
10 解天斐;论唐代考课制度[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8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18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