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意识形态的开放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8-11-22 20:33
【摘要】:"开放"是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地看问题,不封闭,不固步自封,不断追求完善和发展。西汉以儒学为主的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表现为:吸收各家各派的学说以充实以儒学为主的意识形态;不以儒学为单一的执政指导思想;以儒学为主导,允许各家各派思想的多元并存;根据现实需要对先秦儒学进行新的阐释;对各种言论的开放。开放的意识形态使开放、进取、以大为美等,成为西汉时期社会性格和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并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成为西汉国力强盛、声威远播的重要原因。
[Abstract]:"Open" is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pattern and narrow vision, multi-angle, omni-directional view of the problem, not closed, do not rest on their own, constantly pursue perfe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ideology dominated by Confucianism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as obvious open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manifested as follows: absorbing the theories of various schools to enrich the ideology based on Confucianism, not taking Confucianism as a single governing guiding ideology; Confucianism as the leading, allowing the coexistence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pre-Qin Confucianism for a new interpretation; open to all kinds of speech. The open ideology made the opening, enterprising and great beauty becom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ocial character and national spirit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promoted the fusion of all nationalities, strengthened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became the strong national strength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important reason of sound remote broadcasting.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西汉意识形态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1XKS014)
【分类号】:K2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全兰;;西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及其原因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姬建峰;;教育学理论的开放性品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霞;;从“后汉三贤”的天道观看东汉士人个体意识的萌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刘海龙;卢姝姝;;《原道训》中的“乐”与“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高晓荣;;新时期大陆学界《淮南子》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袁玲;;浅谈汉末的袁氏家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路伟;万青;;“党锢之祸”的现实利益与儒家文化的特质[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6 李晨;;汉画像石祥瑞图像的发生学探讨[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7 朱腾;;论汉代法律文化中的和谐观[J];法律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8 朱中博;周云亨;;老子的大战略思想研究[J];国际政治研究;2010年02期

9 胡锐军;;儒家政治秩序运行的调控矢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侯文学;;对汉代作家教育情况的考察——以探讨汉代经学与文学的关系为目的[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湘彗;《内经》五运六气生态观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林苏闽;西汉儒学的自然主义转型董仲舒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刘秀慧;《淮南子》与汉初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非;《黄帝内经》年代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陈忠锋;王莽理想政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成胜;试析西汉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申志兵;论儒家“以孝治天下”孝道理论的形成[D];吉林师范大学;2008年

4 郑彩霞;《汉书》、《后汉书》涉《易》问题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廖芝馨;《孔子家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文婷;试论西汉初期政论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玉峰;秦汉时期儒生的命运与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纪东佐;魏晋南北朝泰山羊氏儒释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仕民;西汉儒家礼法思想的融合与演进[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浩;《周易参同契》丹道时间养生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雨平;;儒学的日本化与江户汉诗[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允熠;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识形态[J];哲学研究;1997年12期

3 黄寿松;;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三重向度——对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一种新解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杨永庚;王舵;;中国国家哲学创新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5 袁德良;袁刚;;论汉武帝前期政治思想的嬗变——兼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悉延百端之学”[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杨军;梅荣政;;全面认识儒学及儒家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2期

7 龙佳解;儒学制度化的内在机理及其历史评价[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周宁;;董仲舒对黄老道家学说的吸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孙宇男;;陆贾的天道观论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陈明;;儒学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作用略说——兼驳刘泽华所谓王权主义叙事[J];学术界;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治国;;两种“孝”观念:儒学的与基督教的[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震云;马宗昌;;关于儒学经学国学的关联及其当代意义[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耿淑玲;伍成泉;;从《抱朴子外篇》看葛洪的世俗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解光宇;;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高登智;;儒学远播云南[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6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徐克谦;;儒学基本原理与当代民主政治[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树刚;潘宏宇;;浅谈“工程装备型”矿井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马来平;;儒学必定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文化力量[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10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 汤一介;儒学与生态[N];人民日报;2003年

2 四川大学法学院 喻中;心性儒学:规范中国人生活的彼岸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吴光;“一道五德”: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N];北京日报;2010年

4 记者 博悦;“儒学与儒商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林桂榛;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N];光明日报;2004年

6 叶楚炎;儒学:二十一世纪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山东举办省校共建儒学高等研究院座谈会[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记者 王端鹏;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成立[N];济南日报;2010年

9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作为哲学的儒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程惠哲 任慧 文字整理 张敬华 潘源 肖庆;中国的孔子 世界的儒学[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2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探源[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6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宏图;都市叙事中的欲望与意识形态[D];复旦大学;2003年

8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9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纪波;先秦至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历程批判论纲[D];河南大学;2005年

2 常晓洲;论魏晋玄学中“名教”与“自然”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4年

3 杨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儒学继承[D];河海大学;2004年

4 王赛艳;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颖;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看美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新闻报道[D];厦门大学;2008年

6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小玲;从《儒林外史》看吴敬梓对儒学现状与命运的省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余建荣;论张爱玲的文化历史意义[D];华侨大学;2005年

9 张运磊;《论语》“和”辨及“和谐管理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10 阳春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50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50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4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