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海道都漕运万户西域唐兀人黄头事迹考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navigation in Yuan Dynast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sea navigation and overseas trade personnel of all nationalities. After the fall of Zhu Qing and Zhang Xuan, and from Wuzong to Renzong during the yP period from Wuzong to Renzong, Huang Tou, a Tang vulgar in the Western region, who was carrying 10,000 households by water, was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of the transporters. Improving port management and solving problems during voyag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in Yuan Dynasty.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K24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苏鹏宇;;浅论完颜亮改革对契丹人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赵华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张金铣;;元两都之战及其社会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陈瑞;;元代安徽地区的书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潘定武;;文翁二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龚光明;杨旺生;;元代农业灾害成因论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9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10 柴福珍;;大蒙古国时期蒙古草原上的社会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明长城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防御性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4期[C];2012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8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9 钟国发;;杜子恭与江东天师道[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10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景勇;中国古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匡和;《傅与砺诗集》校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曹鸿杰;杨一清《关中奏议》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余德芹;元明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岩;包世臣与近代前夜的“海运南漕”改革[J];近代史研究;2000年01期
2 解扬;;“利玛窦难题”与明代海运[J];读书;2010年06期
3 叶志如;道光五年议行漕粮海运事宜史料(上)[J];历史档案;1988年03期
4 叶志如,丁进军;道光年间海运漕粮史料(下)[J];历史档案;1995年03期
5 ;漕粮海运文化中的祭祀活动[J];历史学习;2008年09期
6 李瑚;清代嘉道年间漕运与盐法的改革[J];求索;1983年05期
7 高春平;;明清海运的历史作用[J];晋阳学刊;1988年06期
8 ;道光年间海运漕粮史料选辑(上)[J];历史档案;1995年02期
9 倪玉平;漕粮海运与清代社会变迁[J];求索;2002年04期
10 李瑞芳;;李Xh的治河思想[J];兰州学刊;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崔在洙;;从海运史的角度谈郑和将军下西洋在世界史上的意义[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倪玉平;;齐彦槐与道光初年海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3 孟繁清;;元代的海船户[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4 高琪;;太仓南郊元明海运仓遗址及相关航海古迹史实初探[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张泽咸;;六朝隋唐间福建地区的海运与开发述略[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6 封越健;;明代漕船管理述略[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范金民;;清代前期刘家港的豆船字号——《太仓州取缔海埠以安海商碑》所见[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沈鲁民;陈蓓蓓;;太仓刘家港盛衰的历史轨迹[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郑大华;;不应被忽略的思想家——包世臣思想简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丁发炜;郑和与福建之缘[N];中国远洋报;2005年
2 陆集源;从昔日汕头港的辉煌谈自强不息精神[N];汕头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洋娇;《明史·河渠志四》海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倪玉平;道光初年漕粮海运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穆万娟;道光朝两次漕粮海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鸣飞;元武宗改革诸问题浅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张志国;元朝粮食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晓珊;明代辽东—山东地缘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刘峰;包世臣漕运改革思想探析[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55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5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