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初勃极烈制度决策机制论略

发布时间:2018-11-27 08:39
【摘要】:勃极烈是金初中央最高一级行政、议政和军事合一的权力机构。勃极烈制度虽然在金朝历史上仅存在二十多年,但勃极烈制度对金初政权的确立、发展和巩固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在于勃极烈制度所具有的决策特点。勃极烈制度下的集体决策及其对皇权的制约等功能,表现了这一制度的民主性特点。勃极烈制度的产生、废除,以及集体决策的机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Abstract]:Boji-Li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central administration, political and military integration of the power of the early Jin Dynasty. Although the Boji strong system only existed for more than 20 yea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Jin Dynasty,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early Jin regime. The functions of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and its restriction on imperial power under the system of Bojianli show the democr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ystem. The emergence, abolishment and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of Bojirk system have its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influence.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文科教学研培部;
【基金】:2012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2D075
【分类号】:D691;K246.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友冰;;论梅尧臣涉农诗的文学个性及其史学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邱云飞;孙良玉;;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3 夏宇旭;;金代农业科学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4 宋燕鹏;吴克燕;;我国古代蝗灾社会反应机制定型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5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二——隋唐宋元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6 范家全;吴晓萍;;两宋与辽金外交之比较——以盟约和国书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王彦章;;清代一产三男旌表政策之流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杨玉彬;王颜贞;;略论女真族状元徒单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赵连稳;;北京古代历史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武勇;;汉文化影响下的金大定、明昌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3 张明远;;善化寺“五方佛”塑像的创建年代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5 尹钧科;;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城、古城堡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6 张云涛;;从戒台寺石刻看其宗教的历史地位与传承[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7 孟广耀;;辽代乌古敌烈部初探[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8 孟广耀;;乌古敌烈部的经济状况及社会性质[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6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肖红艳;《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刘培建;新编《全金诗》补正[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匡和;《傅与砺诗集》校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璇;两宋时期的海陆民间对外贸易[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晟;《色叶字类抄》汉字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闫英华;山东盗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范书真;《聊斋志异》婚恋故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远鑫;朱子诗歌之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如栩;;从出土汉简看汉代尊老养老制度[J];黑龙江史志;2010年19期

2 田志光;;试论宋仁宗朝宰相兼枢密使之职权[J];史学集刊;2011年05期

3 季士家;清代题奏制度沿革考释[J];历史档案;1984年03期

4 谢元鲁;唐代的求言与上书制度[J];天府新论;1988年06期

5 于军,于作敏;清朝防范宦官干政制度探析[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李金玉;论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诤”制度[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钟兴永;;我国“直言奖制度”始于曹魏[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6年05期

8 徐东升;;宋代官员分司制度[J];史学月刊;2007年01期

9 孙孝伟;;金朝荐举制度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10 周加胜;;岭南市舶使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万小梅;;“贞观之治”的决策机制探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郗鹏;;清代八旗官学教学活动及管理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万明;;明朝政府对澳门的管理述论[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4 黄庆华;;“助剿海盗得赐澳门”之说探源——兼述葡萄牙人谋求澳门主权[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5 许兆昌;;上古华夏区域国际体系的演变[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6 徐心希;;蔡襄与宋学精神的提倡及发扬[A];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梅;从《天圣令》看唐宋藏冰制度的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郭春芳;清代命案验尸制度[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记者 冯国邋任珂;武则天为何选合葬?名为李治实为己?[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高翔;从翰林入直到南书房的建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天水师范学校 邓子杰;浅析明朝厂卫制度及其产生的影响[N];天水日报;2008年

6 张桥贵 赵慧生;中国古代道官制度初探[N];光明日报;2005年

7 王沫;清入关前的印牌 信牌[N];吉林日报;2005年

8 董明庆;历史的细节真相[N];江淮时报;2006年

9 申时;站在皇帝立场上看皇帝[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黄正建;天一阁藏《天圣令(附唐令)》的发现与整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雪松;北魏外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宋靖;唐宋中书舍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邬文玲;汉代赦免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陈志英;金元时期的转运司[D];复旦大学;2008年

5 傅俊;南宋的村落世界[D];浙江大学;2009年

6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游彪;宋代荫补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张国硕;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9 于秀情;明朝经营百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温显贵;清史稿乐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辉平;殷卜辞中商王庙主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宋毅;孙权之政与吴国兴衰[D];山西大学;2007年

3 曹循;朱元璋崛起的轨迹[D];兰州大学;2008年

4 赵炳林;宋代蕃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魏栋培;唐代食实封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陈毅千;唐代官方救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艳玲;金初东路军试探[D];吉林大学;2007年

8 林荣;先秦旗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刘志伟;从敦煌契约文书看唐代契约制度[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叶晓鹰;南宋楮币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60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60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a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