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汉籍《入沈记》与清代盛京语言
[Abstract]:As one of the "Yanxing Records" of Han nationality outside China, Shen Ji records in detail the experiences and news of Korean envoys in Shengjing area,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aterial for us to understand all aspects of Shengjing area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this paper excavates 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Shengjing area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hich enrich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in Shengjing area in Qing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hoped that the value of Yan Xing Lu in language research can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it is a comprehensive, multi-level and multi-angle study of Yanxinglu.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及民国东北方言与北京官话语音关系研究”(项目号:12BYY065)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元韵谱》与明清语音研究”(10YJC740091) 201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近三百年来辽宁语音之变迁”(批准号:L10BYY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9;H1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水香;;清代汀州客家方言诗探微--以客家方言诗《年初一》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张虹,程大鲲,佟永功;乾隆朝“钦定新清语”(六)[J];满语研究;1999年02期
3 黄锡惠;文献中以动物为名之满语水体续考(二)[J];满语研究;1994年02期
4 李勤璞;盛京四寺藏语碑文校译[J];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01期
5 张虹,程大鲲;乾隆朝“钦定新清语”(五)[J];满语研究;1997年02期
6 吴礼权;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J];云梦学刊;1997年01期
7 李勤璞;盛京四寺满洲语碑文校译[J];满语研究;1998年02期
8 刘愫贞;;清代判词语言的法文化视角[J];学术交流;2005年11期
9 布和吉雅;;试析清代蒙古族佛经翻译[J];河套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吴春玲;;清代及民国时期普通话的推广[J];教育评论;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木森;;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张良林;;语言中的不明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黄俊杰;;试论广义写作[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郭龙生;;语言潜、显理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夏中华;;语言潜显理论价值初探[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6 孟华;;语言的传道士[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7 刘家荣;;语言的社会符号性[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韩红;;“语言国情学”、“跨文化交际学”、“文化语言学”之比较考察[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关定华;张家录;;语言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段红梅;;语言、世界、人的信息本性[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慧;中国几十种语言濒危[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周润健;是语言糟粕还是汉语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 杨光;人类文明的目标与状态:语言文化的平等与多样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民族所 纳日碧力戈;人类学的语言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黄行 赵明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型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薛涌;汉语的开放[N];南方周末;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景义;别让我们的母语再尴尬[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王战华;汉语要当“语言领袖”[N];中国商报;2000年
9 顾礼俭;有赞同 有不赞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潘玉英;我省部署“十一五”期间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琳娜;清代新词新义位发展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赵钟淑;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邹德文;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姜君丽;中国外语教学方式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秀娟;修辞中的偏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庆伟;论人性完善的语言维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晓梅;经济实力与外语教学市场的语种竞争[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4 彭丽君;民族语言意识与跨文化交际[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娟娟;论中英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形式及语词含义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6 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尚喜梅;论语言和语境的实现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秦海丹;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吕波;[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10 王薇薇;语言与跨文化交际[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70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70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