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客卿考论

发布时间:2018-12-23 20:31
【摘要】:客卿的源头即早期客卿,它可以追溯到殷周之际。理论上,早期客卿应该是广义的客卿。客卿的形成必须具备二元因素:客和官。西周早期客卿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对于姬姓贵族来说,早期客卿是异姓贵族,并且多与姬姓贵族有联姻现象。早期客卿的任用被纳入到宗法分封制中的内爵系统。在周王室,早期客卿为周天子的卿大夫;在姬姓诸侯国,早期客卿又充当了国君的公臣。周人将早期客卿的任用纳入到宗法分封制当中,不但稳定了周初社会局势,而且还创造性地改造了社会结构。早期客卿促进了周代文化的融合。在客卿演生史上,早期客卿是春秋战国客卿的源头。
[Abstract]:The source of Hak-ching is the early Hak-ching,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Yin and Zhou dynasties. In theory, the early guest-Qing should be a broad-sense guest-Qing. The formation of guest-Qing must have dual factors: guest and official. The formation of Hakqing in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had certain historical conditions. For the aristocracy of Ji, the early Hak-ching was a nobleman with different names, and had a marriage with the aristocrat. The early appointment of Ke-Qing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ternal viscount system of patriarchal system. In the royal family of Zhou, the early guest-Qing was the emperor of Zhou. Zhou people brought the appointment of early Hak-Qing into the system of patriarchal seclusion, which not only stabilized the social situation in the early Zhou Dynasty, but also creatively reformed the social structure. Early Hak-ching promoted the integration of Zhou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Hak-ching, early Hak-ching was the source of Hak-ching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山东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春秋客卿制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zc10021)
【分类号】:K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福泉;秦国客卿议[J];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胡新生;异姓史官与周代文化[J];历史研究;1994年03期

3 袁礼华;秦客卿制述论[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黄留珠;秦客卿制度简论[J];史学集刊;1984年03期

5 ;陕西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发掘简报[J];文物;197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朱智武;;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7 李勇;祝凯歌;;古希腊史研究的新突破——评《多维视域下的古典雅典城乡关系》[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汤城;;王夫之论史文繁简[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9 阚绪良;吕晓玲;;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叶罕云;;伯夷“义不食周粟”原因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2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4 邵炳军;赖旭辉;;“雎鸠”意象考论——《诗·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经营艺术研究之一[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吴锐;;《春秋》三传之“诸夏”与后世“汉族”的断裂[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刘丽文;;《左传》与《周易》的哲学化[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8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姚小鸥;王克家;;《左传》“摄官承乏”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单周尧;;《春秋左传读叙录》的评价问题[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8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陕西扶风县北桥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J];文物;1974年11期

2 ;陕西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发掘简报[J];文物;197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怡华;苗永省;;西周时期的"五陵原"——周原[J];宝鸡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辛怡华 ,刘宏岐;周原——西周时期异姓贵族的聚居地[J];文博;2002年05期

3 徐喜辰;论周代的世卿巨室及其再封制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4 胡新生;异姓史官与周代文化[J];历史研究;1994年03期

5 郑昌淦;简评《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J];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04期

6 何浩;试论西周春秋时期的楚国土地占有制度[J];江汉论坛;1983年04期

7 杨升南;从《尚书·盘庚》三篇看商代政体[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8 赵 ;;五等爵溯源——兼论三代血缘政治[J];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9 汪澍白;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J];社会科学家;1991年03期

10 岳林;《西周伦理形态研究》评介[J];历史教学;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叶文宪;;族臣-家臣-朝臣——从臣的变化看中国从部族到国家的演变[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2 李春梅;;论匈奴族文化中的宗法特征[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宝音德力根;;满官嗔-土默特部的变迁[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婧雯;物品赏赐与西周权力流转[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苏芳;周公制礼及相关问题探研[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0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90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7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