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京官房考
[Abstract]:In Hongwu period, Nanjing officials, Fangxiang residents, Sgt. Wei, craftsmen, students and other houses were built by the government. These portico houses, barracks and mixed houses all have the nature of official houses, and have corresponding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registration, distribu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offices. The houses were collected and handed over to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by the five cities, and the military barracks wer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Armed Forces. During the period of Jiajing, the system of the mixed Court almost collapsed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he people occupied the official residence, the official house became the official residence,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was unable to supervise, and a large number of official houses changed from official property to private property. The Department of War collects money from the barracks and officers no longer enjoy free housing. And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corridor of the housing system was continued until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official house system and its vicissitude in the Ming Dynasty reflected the political factors from one side, especially the planning of capital city in Hongwu period, the policy of relocating to the capital and th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f Yongle's moving to the north on the city societ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7004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069) 南京大学人文基金项目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范金民;明代嘉靖年间江南的门摊税问题——关于一条材料的标点理解[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01期
2 高寿仙;;明代北京的房号税——兼及明代其他城市的几种房屋税[J];中国史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轩;;明清之际西方文献中的中国葡萄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2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梅晓娟;周晓光;;利玛窦传播西学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坤舆万国全图》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梅晓娟;周晓光;;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地理学汉文西书的天主教化倾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白念文;孟祥路;;以巴赫金狂欢理论观照中国古典喜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6 王志平;;利玛窦两次易服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贾庆军;;明清之际传教士东来之历史背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葛桂录;;另一种声音:维柯、巴雷蒂对“中国神话”的解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郑军;明清鼎革与中国古代科学近代化进程的中断[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10 朱志敏;施扬;;中国共产党的“中国与世界”观[J];北京党史;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文德;;明与西域的玉石贸易[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罗福惠;;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简论[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5 马自毅;;简论近代中国主权意识的萌生和发展[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6 宋芝业;;关于徐光启、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的若干问题[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张鹤年;刘松玉;洪振舜;;现代城市建设对古建筑的影响与加固措施[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8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郜冬萍;;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以开封犹太人后裔为例[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10 赵德宇;;中日早期西学差异论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朱磊;中国古代北斗信仰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莹;民国江西茶叶地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慧华;明代江西县级财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晓军;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6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长江;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空间伦理的继承[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展;邢s犛朊鞔官琳秸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超;清末文字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颜广文;;明代“门摊课”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范金民;明代嘉靖年间江南的门摊税问题——关于一条材料的标点理解[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01期
3 罗晓翔;;明代南京的坊厢与字铺——地方行政与城市社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巨澜;清代卫所职能略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梁志胜;明代卫所武官的借职制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彭勇;明代“达官”在内地卫所的分布及其社会生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1期
4 孟凡松;;明洪武年间湖南卫所设置的时空特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04期
5 汤芸;张原;张建;;从明代贵州的卫所城镇看贵州城市体系的形成机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0期
6 胡梦飞;戚明健;;《军事卫所与基层社会——明代徐州卫的设置及其影响》[J];黑龙江史志;2010年05期
7 杜成材;;论明初卫所设置对贵州建省的影响[J];理论与当代;2011年07期
8 黄耀东;;浅谈移民、卫所与茶马对明代河湟边地社会的推动与影响[J];黑龙江史志;2012年04期
9 邹立波;;明代川西北的卫所、边政与边地社会[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罗维庆;罗中;;明代卫所设置对土家族土司社会构建的影响[J];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泽民;;明代山海卫所辖长城本体详考[A];《万里长城》2011年第1期[C];2011年
2 郭泽民;;明代山海卫所辖长城关隘详考[A];《万里长城》2011年第1期[C];2011年
3 封越健;;明代漕船管理述略[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刘少华;;明代哨犯初探[A];明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天波;明代卫所设置对土家族土司发展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周建江;梦断柬埔寨,,十女工四上法庭讨公道[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周建江;十女工跌入出国打工陷阱[N];工人日报;2003年
4 张玉梅 孙厚栋 朱荣康;江苏一环卫所依法改革得人心[N];工人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阎少谨;筑起专利保护的钢铁长城[N];山西科技报;2003年
6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吴大华;贵州通道文化与明清时期国家法律的传播[N];贵州日报;2011年
7 中央储备粮襄阳直属库 田颖;漕粮漕运在襄阳[N];粮油市场报;2011年
8 陈晓珊;生活在别处的苍狼[N];中华读书报;2014年
9 徐娟 许蕾;桃渚觅踪[N];光明日报;2000年
10 专栏作家 李国荣;明朝的那些档案[N];中国档案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连文;论明清之际大同地区卫所职能的转变[D];山西大学;2008年
2 邵晴;明代山东半岛海防建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97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9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