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的身教力行对汉末太学生德育的影响
[Abstract]:Zheng Xuan, as a famous classical scholar in ancient China, was a master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Han Dynasty. He mainly studied ancient classics, and adopted the strengths of modern classics, and merged into one, which was of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 classic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erformance of Zheng Xuan's experience in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practice o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aitai students in the late Han Dynasty.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系;
【分类号】:K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天宇;郑玄生平事迹考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黄海啸;;《周易》视野下的大学人文教育[J];周易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海啸;;论郑玄经学教育思想[J];东岳论丛;2010年12期
2 彭馨;;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猪肤”[J];农业考古;2012年03期
3 张晓明;;试论郑玄的教育思想及实践[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翟广顺;;郑玄与青岛康成书院[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薇薇;郑玄《诗经》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允;郑玄诗乐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丽娟;王肃年谱[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书平;从郑玄《毛诗笺》看汉代训诂学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红;《诗经·召南·何彼塠矣》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田春来;汉代《论语》的流传与演变[D];武汉大学;2004年
5 范江兰;郑玄经注声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凯;郑玄《古文尚书注》训诂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程伟;《周礼》郑注双音词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钱耕森;;解读“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及其统一性[J];孔子研究;2006年01期
3 王新春,刘光本;《易传》“人文化成”的价值理想[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洪修平;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5 刘大钧;《周易》古义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绪敏;明代求实思潮的兴起与考据学的成就及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2 刘建丽;论儒学对西夏社会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宣兆琦;略论齐文化在秦朝的影响和沉寂[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赵君尧;石器时代中国海洋文化及其对大陆中原文化的影响[J];职大学报;2002年03期
5 高玉国;晋代牛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探析[J];德州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商国君;简论周公思想及其对先秦儒家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刘祥学;论明朝民族政策总方针及其对边防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陈智勇;试析春秋盟誓对春秋时人的影响及时人对盟誓与盟主的评价[J];中国历史文物;2000年02期
9 罗民介;诸葛亮襄阳寓居谈[J];新东方;2000年06期
10 刘祥学;论明代儒学中的民族观及其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保万;;朱熹对黄干的影响[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郭丽萍;;三晋文化对秦文化的影响[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3 廖大珂;;中葡关于满刺加问题的交涉及其影响[A];“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杨恩玉;;梁武帝的统治思想试探[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蒲霞;;论清代(1840年前)淮河流域的垦殖活动及其影响[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阎盛国;;汉朝招降匈奴策略述论[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7 柯远扬;樊如霞;;试论孔、孟思想对北宋名臣蔡襄的影响[A];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马涛;;论吕坤的《实政录》及其影响[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9 任振球;;天时地利、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整体观形成的影响[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10 王介南;;郑和下西洋引发的明代海外贸易对华南沿海地区的影响[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熊铁基;秦始皇的最后十年[N];光明日报;2004年
2 媒体人,专栏作家 阿子;先秦婚宴初级入门读本[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闫春;《四书大全》的编纂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吕红梅;秦汉士人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阎盛国;秦汉时期招降战略战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王海妍;明代捐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张曙霞;柳宗元与永贞革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徐俊祥;建安学术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榕津;武则天在唐前期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2 陶玲;明清时期君主对天主教的态度及其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敖红艳;王士性旅游思想初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张晓娟;龚顾情缘及顾媚对龚鼎孳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任映艳;康熙朝科举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弓;论清代绥远地区的厅[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张焰红;汉代丧葬礼俗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魏丽;魏晋南朝都督制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侯二朋;东汉人物地域分布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邢子艳;论迷信神仙思想与汉武帝朝政治[D];内蒙古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06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06196.html

